中国当代爱情电影,不缺乏好的题材,但文章导演做到了,很难相信这是文章执导的第一部作品,起初看名字以为会是文章和马伊琍亲自出演男女主角,不然电影的主角名字和马伊琍未免太巧合,不过这个名字也实在起得好,充满了话题性,也充满了(文章)对妻子的敬意。
这两年,说实在,文章的风评并不好,从“周一见”到现在竟然已有两年的时间。文章也从起初的隐退到慢慢出演一些“大制作口碑烂”的电影,这之中曲曲折折不再详说。
实际上从这篇影评的第一段,我的态度就已经很明确,这部电影虽称不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爱情片,但绝对不算差的。难就难在导演是文章了,豆瓣上有一个话题:如果这部电影的导演不是文章会得到怎样的评价?下面的留言也多是贬低,我似乎能猜得到这些年多少黑粉和水军的着力点,所以也没什么值得(对网友的回答)遗憾的。
要我说,一部电影,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哪怕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点,它也是成功的。纵观影片,我印象深刻的倒不在于男女主角纠结的感情线,而是女二号灰灰与男二号赵奔的相爱过程,不得不说,他们的爱情起初是那么荒诞,一个历史电视剧编剧和一个新媒体编辑,两个针锋相对的位置,因为赌气没想到打到了擦边球,“醉过知冲动,啪过知惢深”,在这样一个舆论满天飞的时代,从两个角色相知相惜相爱的故事里,导演其实是对这种生活现状的鄙视,爱情本就是两个人的事情,即便是公众人物又如何,我们可以为两个演员带上一辈子的思想枷锁吗?神仙还会偷情,何况凡人。
说到舆论,我倒是想提一下最近的赵薇事件,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知道“资本控制舆论”这样一个新鲜名词,很多人不由地有些不寒而栗,我从始至终看事件的发展,也真的是滚雪球效应,从赵薇新电影的选角到网友不满,赵薇找到公关团队解决舆论影响,以防电影投资失败,到后来的换角……其实两边的人都没有做错什么,只是阶级不同。赵薇是投资方,是作品的创作者,网友是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大义,两者之间如果取舍,我相信众多国人还是会站在国家这边,只不过赵薇用了近年来最普遍的方式方法——强大的公关团队搞定一切,却没想到事情发展地过于出人意料,结果公关团队依靠经验,没把这事儿真当回事儿——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删帖+水军应对,也理所当然的,没能成功扭转。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在事件上推动的人,把事件引向社会问题就变得无懈可击了,不幸的是,赵薇恰好成为了事情的导火线。心疼赵薇,但也不可怜她,毕竟聘用演员没有事先了解清楚也是她的常识性错误。
说回到电影,我认为,当下国人其实太容易被舆论左右,都不够坚定自己的判断,所以娱乐新闻才会这么火爆,因为生活节奏快了,快到没有能力分辨,不免有点为这样的现状感到可惜。文章其实想要影射的也是这样的社会现状,一个是依靠吐槽黑人的新媒体公关团队,一个是努力完成好剧本创作的编剧,没有后者哪有前者?更何况,前者就是依靠后者生存的,那句台词说得太露骨,灰灰和赵奔要结婚了,想要个孩子所以辞职,原因是给孩子积点德。我想,文章用这样一个看似无心的分线剧情,实际上打了多少新媒体人的脸?
文章的这部电影实际上有些模仿《失恋三十三天》的意思,故事的推进是以时间节点为标识的,真的让我想到了黄小仙失恋后的度日如年的每一天。难得的是女主角没有近年来常用的“玛丽苏”滤镜渲染,这一点可以和《北京遇上西雅图2——不二情书》相论了,两部电影的女主角都没有“玛丽苏”倾向,或多或少也是电影剧本行业的一大进步。在主线故事中有一些需要思考的情节,这些情节往往只是一个片段,并且一带而过,所以好多影迷朋友去看的时候,可能觉得看不大懂,其实这也是导演的小聪明了,为了让观众去二刷电影。但实际上,爱情电影的受众群体还是情侣,较那么多真儿有什么意义呢?只要电影的结局是Happy Ending就够了啊,毕竟像《等风来》这种自始至终玩儿情怀的爱情电影早就不能糊弄身经百战都观众了。
作为男一号包贝尔和女一号宋佳,演技方面来讲,我觉得他们对喜剧驾驭地更出色,当中有几场纠结的哭戏,或许是两个人平时太欢乐了吧,哭戏的部分总让我有点出戏,也许导演也体会出了两个演员对戏路的驾驭没那么宽,所以用了第三场景去替代演技的缺失,举个例子,陆垚马俐机场作别,马俐全程戴墨镜,陆垚用手擦拭眼泪,但镜头只给了手上的泪痕。这样就完全掩盖了演技上的不足,可以说文章多少还是有点才华的。
除了这些值得夸耀的点,影片的主题曲《陆垚知马俐》也真的是惊喜,起码这首歌真的有打动我,类似《陪你度过漫长岁月》,虽然电影不怎么样,起码火了一首歌。
一句话点评: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爱情观,一部还算合格的国产爱情片。评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