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硝烟笼罩下的黄海大东沟,炮弹激起的冲天浪柱之间,数十艘铁甲战舰嘶鸣、怒吼着,如犁耙一般翻滚着被炮火灼红的海面。在血色般的云彩,遍布于低沉欲坠的天空。一场震撼东亚的海上决战正于斯上演……
二〇一四,甲午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总会让人的思绪不由的“穿越”到了120年前的黄海古战场,去聆听巨舰大炮曾留在这里的悲鸣。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抹去的伤痕,更是惊醒“天朝上国”迷梦的当头棒喝。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始自甲午
黄海大东沟海战是甲午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对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甲午战局的走向,甚至可以说左右了中日两国的百年国运。面对日本联合舰队的挑战,北洋舰队,这支清廷不惜亿两白银打造的庞大舰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却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一败于丰岛,甲午战争爆发;再败于大东沟,清军陆海两线战局急转直下;最后全军覆没于威海卫,战争宣告结束……清廷费数十年之功打造的“海上长城”,竟未获得一胜,未沉敌舰一艘,便葬身鱼腹。从宣告建成(1888年)到全军覆没(1895年),这支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舰队,仅仅存在了不足七年,成了世界海军史上最短命的重装舰队,其结局可悲可叹亦可惜。
战后的日本凭借着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和近一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军力国力迅速增强,一跃跨入世界列强行列。然而中华民族却遭受了巨大创伤,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程被粗暴打断。“同治中兴”的虚荣下回光返照的清王朝又开始陷入了风雨飘摇被列强瓜分的境地。
战场惨败的奇耻大辱,祖国面临瓜分的悲惨现实,让谭嗣同写下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怆诗句,也让梁启超认识到“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自此,中国人民的救亡行动开始在苦难中孜孜探索。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英国有不懂海军的海军司令吗?
谈及北洋舰队覆灭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从劣质炮弹、军纪败坏,到“以北洋一师敌日本一国”(梁启超《李鸿章传》),再到陆权国家的海权认知问题……其实,无论如何强调其他因素的重要性,都无可否认战争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尤其是指挥员。
此次战争中清军实际的指挥者李鸿章,其军事生涯起步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尽管主持洋务运动多年,但对海军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海防”层面。甲午战争期间,老迈的李鸿章早已失去了年轻时“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的锐气,一边请求列强居中调停疏于备战,一边要求北洋舰队“保船避敌”,龟缩于威海卫军港,妄图以保存北洋水师实力作为与日本和谈的资本。从而将黄、渤海制海权拱手让于日本,使日本联合舰队在战争期间于黄渤海运兵、护航横行无阻。北洋舰队司令员(海军提督)丁汝昌是李鸿章淮系陆军的亲信,对海军事务完全是门外汉,“不谙管驾,亦不知水战诸法”,才能难服众,威信难树立,造成北洋内部不服调度。以陆军将领统帅海军,也可算是世界海军史上的一大奇观。当时,有人曾感叹:英国有不懂海军的海军司令吗?如此重要职位竟由一个海军“门外汉”充任,难道是无人可用的无奈之举吗?非也!北洋水师提督以下军官均毕业于1855年南洋大臣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甚至多数还有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的经历,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优秀的现代职业军人,其中以刘步蟾、林曾泰等人最为。海军提督李不从其中选任,表象是“海军军官皆年青,资望不足以统驭全军”,而深层的原因则是李鸿章视海军为个人的政治资本,培植亲信以期牢牢掌握舰队。
反观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海军几乎和中国海军一起起步,也同时选派人才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当刘步蟾、邓世昌等人只能担任北洋舰队各舰舰长(管带)时,而他们的日本同窗伊东佑亨却被任命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总司令。或许相对于北洋海军将领,他们的日本同窗是“幸运”的,崛起的日本、对外的侵略战争给了他们一展宏图的平台。其后的日俄战争,日本联合舰队在对马海战全歼沙俄远东舰队,再次震惊了世界,舰队总司令东乡平八郎也因此成为了“日本的纳尔逊”(英国最著名海军将领)。
指挥员战术素养在战争中将直接决定着军队的整体战斗力。海战中,北洋舰队指挥员战术素养的差距直接体现在战斗阵型选择上的失误以及海战中的指挥凌乱上,这些完全是不可能由士兵的英勇顽强可以弥补的。在总体实力本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北洋舰队在海战中的失败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苟丧舰,必自裁!
电视剧《北洋水师》中有一个镜头,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军舰被击沉后拒绝营救,选择了与舰共存亡。战后,“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深感痛惜:“船没了,可以再买、再造,最重要的是人呐,世昌是朝廷用了三十年才培养出来的,怎么能轻易自尽?”然而,在威海卫之战中遭日陆海军围攻数月、久无援军的的刘公岛上,说出这番话的刘步蟾却也在绝望悲愤之下,下令炸沉自己一手监造并一直驾驶的北洋旗舰,而后吞枪自尽,实现了自己“苟丧舰,必自裁”的诺言。
战死的将领还有“经远”管带林永升、“超勇”号管带黄建勋,“扬威”号管带林履中,自杀的将领有海军提督丁汝昌、“镇远”管带林曾泰、代理管带杨用霖……威海卫陷落后,当载着北洋将领遗体的“康济”舰拉响汽笛驶离刘公岛时,日本联合舰队各舰鸣炮,向力战不屈的对手致哀,这是来自敌人的敬礼!曾经樯橹如云、旌旗当空的北洋舰队,至此已不复存在。
不能御外辱于国门之外,无力匡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之即倒,只能选择以死报国人,这是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失败或许不该归罪于他们,他们对国家、民族没有亏欠。一代海军人才的凋零只是因为生不逢时,这是他们的不幸,更应该是整个民族的不幸,那个时代的不幸。“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黄海战后,光绪帝为邓世昌亲笔撰写的挽联,亦可以成为北洋舰队所有阵亡将士的挽联。在那个文官爱钱,武官惜死的没落王朝,他们用死亡为中国军队保留了最后的颜面。
“海外尘氛犹未熄,诸君莫做等闲看”
——如何面对下一个甲午?
国运沧桑,甲子轮回。甲午二字,早已烙印刻在骨子里。甲午中国没有忘,日本也没有忘。经历半个世纪的奋起,一代代国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近代沉沦的古国正无比接近期盼已久的伟大复兴。随着包括航母在内的新型装备陆续服役,一百年来中国海军实力首次赶超日本。这一切昭示着中国海军从刘公岛的屈辱中走来,正无比自信的驶向太平洋。
中国如今面临的国际形势依然严峻,除了昔日的日本,我们还要直面其身后的超级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一年,以美日为主导的大型军演共举行超过20场,除传统的韩国、澳大利亚外,美日本年度还与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国举行联合军演。这些或明或暗以中国为假想敌的演习,构成近期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总旋律。围堵中国,美国早已不满足于C型包围,而是要O型全包围在中国遭遇的围堵如此激烈的背景下,美日的每一次动作,都实实在在转化为了中国所面临的国防压力。
一生视《马关条约》为奇耻大辱的李鸿章,在绝命诗中曾告诫国人“海外尘氛犹未熄,诸君莫做等闲看”。如今这句话仍可警醒每一名清醒的中国人。
面临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非常相似”的东亚局势,作为身处军事改革大潮中的我们,应当怎样面对下一个甲午?砺剑已逾百年,何日直指苍穹?
面对着英法联军曾给古老华夏留下的伤痛,青年诗人晓桦曾久久伫立在圆明园的废墟前激声宣誓:
在此
我谨向世界提醒一句
从我们这代起
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
提供创立功勋的机会!(《致额尔金勋爵》)
这掷地有声的诗句更应当成为全体国人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