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去食堂吃饭,走到楼下发现雨下得不小,正看见门卫马师傅从食堂方向赶回门卫室,他手里拿着学校储备的大黑伞。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我稍走了几步跟他到门卫室,然后说借伞到食堂。他欣然同意,说用完送回来。我说那是自然。我撑着伞欢快的走向食堂,还愉快的听着广播。可到食堂门口时,发现马师傅竟然紧随我后,我惊问:“你不是吃完了吗?”他笑着说:“没有,我只是回去拿个塑料袋。”我很不好意思:“让你挨浇了!”他笑笑说没啥。
然后吃饭,吃饭后就让他拿伞,我直接去教学楼。但等我吃完饭,发现他已经走了。你说这事闹得!人家又冒雨走了!
我赶紧给他送回去,并道歉。他还是笑着说没啥。
我后来到后勤拿了一把伞,雨还一直下着。在食堂教学楼和宿舍之间穿梭时,我都拿着伞,伞很大,遮雨很好。
周一早上,雨依然下着。我拿着伞去男生宿舍,给外甥送衣服。伞就放在大门外。
我下楼时,发现伞不见了。
有些不爽,但也不能说什么。毕竟那是学校的公用伞。正赶上学生去食堂吃饭。
我就顶着雨急急的奔向食堂。吃过饭顶着雨奔向教学楼。
如果说,作为公用伞,谁先拿的就归谁一直用直到雨停,那对没拿到伞的人是否公平?
如果说,作为公用伞,谁都可以随时拿起暂时没有人用的伞,那对刚才使用伞的人是否公平?
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原理?
功利主义者认为,应该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实惠,公用伞不能被个人一直用着,先拿到伞的人只要暂时不用,别人就有权力使用。功利主义着眼于大众。
自由主义者认为,伞虽然是公用的,但毕竟有先拿的人,谁先拿到,只要他不说不需要,就一直归他使用,别人不能在他暂时不使用且随后还需要的情况下拿走。自由主义着眼于个人。
康德会怎么说?康德会说,这些都不重要,主要看人内在的道德律,无论是谁,都要想想在下雨的时候你会涌起怎样的内心感受?你希望人被雨淋吗?肯定不希望。这不是同情,这只是人之常情,内心深处的本性,人之为人的本质心理。所以,当人从某处出来,外面下着雨,没有伞,我们不希望人被雨浇,他拿起你之前暂时放在那里的伞。你应该希望他拿走啊。
不过,此时拿伞的人是否也有这样的思想过程呢?这伞一定是谁暂时放在这里的,他也许出来时还需要,“人都不希望被雨淋”,我还是留给那个拿伞进来的人吧……
亚里士多德会这么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给最需要的人或事物准备的。”
那谁是最需要这伞的人呢?
成年人?孩子?男孩?女孩?大孩?小孩?……
我又想起周日早上门卫马师傅的行为。那是境界啊!
经过这一番嘀咕,大致明白了自己用伞的规则:
不是特别需要,比如拿着极怕雨淋东西,就不去拿公用伞。一旦问题解决,马上把伞放回原处。
作为成年人,即使外面雨比较大,也不要拿别人用过且需要继续使用的公用伞。要尽量留给需要的或者孩子们使用。
只在周末公用伞非常富裕的情况下才用。
使用公用伞要爱护,确保别人使用的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