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梁艳分享333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04.18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得以顺利展开的根本。不论咨询师运用那个流派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都强调和看重咨询关系的建立。而且咨询关系是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中。一场咨询可以因关系很好地建立而顺畅进行,也可能中途因咨询师一句无关紧要的问话或一个微表情而使咨询关系终止。我没有真正地做过个案,不知道面对千差万别又独具一格的来访者时,他们不仅年龄、职业、个性、文化背景、成长经历、生活习惯、道德价值观念等不同,而且走进咨询室的情况也千奇百怪的,即使性质差不多的问题,不同的人反应也不尽相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种复杂多变的“场面”如何自如应对,又如何活学活所学的专业知识,但今天我想分享的是,透过生活中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点滴,可以观察“关系”建立的端倪。生活中,有些人是人见人爱,有些人不招待见,有些人是“过街老鼠”,这都源于“人”的社交技能和性格特征,也就是说,有的人人缘好,善于交际,乐于与人为善。有的人人缘差,这个原因就错综复杂了,影响因素较多,这里就不赘述了。想表述的是,如果你曾留意观察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中——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办或处理,结果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就是双双“关系”对结果起了很重要决定作用。言归正传到咨询关系,不论看茵素老师的书,还是洪莉竹老师的书,其中都讲到学生(或听课的人)提问:“说按照课本上讲的或现场听老师的程序、方法、步骤及问话技巧,但来访者为什么依旧不合作呢?为什么针对同一个人,同样的话,老师对来访者说,来访者就感受到被同理到了,而我(学生)却没有?”我以为,首先是老师之所以称之为老师、创始人、大咖,那是他们的理论功底深厚,学识渊博,接触个案种类繁多,见识广,阅历丰富,积累了大量而使用的经验。其次是他们具有超亲和力,富有吸引力,自带磁场的,大部分的人一见面就会在无意识中对他们产生信任感,想要亲近,与之倾诉。第三是他们语言、面部表情、躯体动作三者完美统一,既没有刻意为之,更不是做作的表演,而是自然的流露。他们从语言到表情再到肢体动作都极具的感染力,给人亲切、温暖、舒服的感觉。他们对待来访者是发自内心尊重、设身处地地理解、真诚关注、积极倾听。再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如有时候孩子常常说我不“走心”、“心不在焉地敷衍”,这些其实都在传递一种信号,就是我没有专注于倾听,重视和尊重孩子向我聊的的人及事,只是被动地随意地回应。又如有时候,孩子会说我话说的还好,可表情僵硬,明显是言不由衷;又如说我答应的好好的不生气,却用脚踢垃圾桶,说话嗓门大的吓人等等。其实我说这些,就是想说明,建立良好、顺畅的咨询关系不像书上写的那么容易,也就是为什么初做咨询往往不易成功的原因,不是表情出卖了内心真实想法,就是词不达意让来访者怀疑和抗拒,要么就是对不按常理出牌的的人,束手无策……总之是修炼的还不够,功夫没有练到。那就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练起,再运用到个案咨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