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邂逅“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从此踏上了学习心理学生涯,践行“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的网校宗旨。
第一学年我参加了学校心理学院学习,跟着杨耘主任亦步亦趋,去学习韦老师的体验式班会、家长会,教师心理资本建设与实践,学校心理学研究,坚信“三年之后,我就成了你”。可是,三年过去,我依然是我,没能成为杨耘主任的模样,也没有学会韦老师的那么多心理学技术中的几招。总结之后,自己觉得这也并非坏事,成长的目标,其实我不是要成为了谁,而是自己在每一个人生十字路口都能够明确前路的方法,果断地华丽转身,去寻找更美丽的自己。同时,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地结伴而行,用心灵温暖心灵,用心理学知识一边帮助别人,一边疗愈自己,与他人同修炼,共成长。
我报读了网校之后,也感觉到了自己在心理学方面是一个小白,于是在2017年秋报名参加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如意地搭上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的末班车,更庆幸的是自己能借此机会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一些必不可少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为往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基础。
2018年,我复读网校时报了本会团体成长学院,在余晓洁主任的带领下又断断续续的学习了一年,这一年里,我真的感觉很对不起韦老师的,网校的直播课没能听几节,作业也完成不了几篇,感觉自己是在蹉跎岁月,实践也很少,除了象征性地在学校心理咨询室里接过几个个案,开过几场学生班级的团辅,我真的没有让更多人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那一年我自己很不自信,一会儿感觉自己学的还不够多,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放不开手脚去做去实践,其实自己真正的原因就是在心理学成长之路上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所以成长很慢,甚至停步不前。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认识不到位,感觉心理学这面知识没有市场,学校不重视,别人也不认可,于是我的学习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效很低。
又过了一年,迎来了我网校生涯的第三个年头,用同学们的话说是“老三届”,“老油条”了。既然学习收效不大,为什么还要报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自己的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别离开,泡在网校!我于是又报读了亲子学院,说真的当时是被赵玉梅老师感动到了,也说不清为什么,只感觉自己我就跟着她就对了。这一年来,自己还是因为一些个人的原因,学习也不是很正常,成长 是进三步退两步的那种。一直到最近几个月,疫情来了,恐惧和焦虑都来了,神兽被困慌了,许多家庭出现了亲子问题,学校教师面临着对学生隔空授课和情感交流的双重压力也苦不堪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来了,同时韦老师及时地教导我们要学会“向外掏”而不是一味地往里装,我于是翻开韦老师的二十几本著作开始贩卖豆浆,加糖兑水……结果竟然欣喜地发现,即使是如此地兑水豆浆还是很受欢迎,于是我更淡定了,开线上心理咨询热线、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召开线上体验式家长会,组织班主任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做师生疫情后心理危机干预等等,十几场活动下来,我感觉自己进步了不少,开心理团辅课跟自己站在讲台上上物理课一样的游刃有余吧。
这种感觉真的很美:我终于可以开始能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