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
一、20 年代现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一)中国文学的第一篇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是鲁迅于 1918 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在《狂人日记》之后,鲁迅陆续又为新文学贡献了多篇优秀小说作品,为后来新文学小说的创作树立了典范,也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潮作家群的创作
1. 除鲁迅外,现代小说最早的创作者还有新潮作家群。
2. 代表人物与作品:汪静之的《血液》《一个勤学的学生》;杨振声的《玉君》;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春游》;俞平伯的《花匠》。这些作品体现出艺术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倾向,揭示现实黑暗,反映民众疾苦,关注身边琐事。
(三)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创作
1. 问题小说
1.问题小说:1921 年后,一些作家沿着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方向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此类小说被称为问题小说。
2. 其思想特征在于揭示社会问题,批判社会黑暗,并试图提出解决办法。
3. 代表作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两个家庭》《超人》;庐隐的《海滨故人》;许地山的《缀网劳蛛》;王统照的《沉思》《微笑》;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等。
问题小说的特点:
1. 揭示社会与人生的问题,探寻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以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基础,以揭示社会问题,表达对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社会黑暗的批判为目的,从不同角度提出人生问题。冰心的“爱的哲学”,主张用爱解决一切人生苦痛和烦恼。庐隐欲揭开欢乐的假面具,打破迷梦,宣泄愤世厌世的情绪。许地山试图用宗教意识来解决人间苦闷,表达对待命运坚持补缀破网的态度。王统照以美和爱来弥合缺陷,净化人生。叶绍钧能够冷静地审视人生,客观、写实的描绘灰色的卑琐的人生。
2. 作家关心社会现实、勇于探索人生的创作热忱和社会功利意识,展现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2.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兴起于 1923 年左右,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台静农等。它的兴起是“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乡土小说的特点:
1. 描绘乡村社会现实。
2. 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地方风俗画,丰富了现代文学的文学画廊。
3. 多样的艺术表现风格和表现手法为中国现代小说走向成熟作出了贡献。
(四)创造社的主要创作
1. 创造社的小说概况:创造社遵循“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其小说取材多为个人经历和身边琐事,故有“自叙传小说”之称。
2. 代表作家有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
3. 创作特点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题材以个人经历和感受为主,叙事状物旨在表达个人内心情怀,主体情感色彩投射强烈。
(五)1925 年前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 1925 年前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概念和有关创作方法开始进入现代文学领域,一些先行者更尝试投身革命文学的创作。
2. 小说创作上最突出的革命文学作家是蒋光慈。
3. 代表作品有《少年漂泊者》《短裤党》。
4. 《少年漂泊者》描写了参加革命前少年漂泊的过程。《短裤党》作为过渡期作品,体现出左翼文学的优点和缺点,最早塑造了革命者形象。
(六)心理分析小说
1. 二十年代一些作家尝试创作心理分析小说,如郭沫若的《残春》《叶罗提之墓》《喀尔美罗姑娘》,这些是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
2. 鲁迅的《不周山》(后改名《补天》)
3. 此类尝试的产物还有叶灵凤的《昙花庵的春风》、上官碧的《看虹录》、许杰的《银光中的灵魂》《暮春》等。
(七)台湾新文学
赖和小说
1. 描写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惨遭遇和反抗,如《一杆秤仔》主要讲述了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的故事。
2. 揭露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
3. 批判传统封建思想和旧势力的愚昧,如《可怜他死了》。
4. 表现台湾知识分子的苦闷,展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赖和小说艺术特点体现出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赖和是台湾新文学奠基者,被称为“台湾的鲁迅”
追风的《他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