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13日,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是中央党校诞生的标志,也成为中央党校发展历程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的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系统回顾了中央党校90年的发展历程,明确提出“党校初心”的重大论断,并将其概括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在党校历史上乃至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90年来,中央党校为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革命骨干、执政骨干,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
设置“精品”课程,让教育内容“有深度”。要将党校课程建设与党建工作要求相结合,与党校教育培训需求相结合,与当地特色相结合,针对不同授课对象和不同培训需求精心打磨课程,将课程内容的“变”与课程版块的“常”有机统一,达到党校教育培训“求真”“求善”“求能”的目标。党校课程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由实际需求来出题,由教师投标来答题,有针对性地完善党校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实现校内校外课程双向循环。
打造“精品”阵地,让教育服务“有效能”。党员教育要把“阵地”和“资源”摆在重要位置强力推进,以便更好地满足党员的岗位需求和课程期待。除了组织党员干部赴干部培训学校、党性教育基地“外出”培训这些常见的方式,要精心打造党员教育的“实境课堂”,让党员教育参与到乡村振兴、技术扶持、生态建设等重要工作中去。要统筹党员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开展党员日常教育培训。此外,优化党员教育还要用好“资源库”,用好当地的红色文化、乡土文化资源,将党课送进农村庭院,送到劳动一线,让党课真正“带露水”“接地气”,提升党员教育的工作实效,以“精品”阵地推动教育培训高质量开展。
建设“精品”队伍,让教育效果“有影响”。总书记强调:“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党校要抓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理想信念、政治意识、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教育,把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强的无产阶级觉性的高素质队伍。同时,也要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觉校教师普遍存在地从“学校门”到“学校门”和“倒挂”的现象,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师与学员结合,积极探索教师“走出校门、走出象牙塔、实现思维方式转变的制度机制,把党校教师培养成具备探索、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问题的能力,真正胜任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