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m》/ 豆瓣评分8.8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某晚,在乌鲁木齐中路长乐路路口的庭院咖啡馆里,和一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声音开始颤抖,夹带着哭音。我们没喝酒,点的是果汁。她说上个月走在路上,抬头迎面是旧爱手里还牵着一姑娘,虽然当时她也不是一个人,旁边还站着她的现任。
但就是那一瞬间,她觉得天都好像要塌下来,脑子里竟冒出快来辆车撞自己的念头。那天之后,就像道乌云穿梭在人群中,周围人觉得她莫名奇妙的变得脾气差。而那段感情其实在2年前已经结束了。
火车已经开动驶向下一站,身体机械的被带着往前跑,但心思还停留在上一站,倘若停留的时间不长,倘若停留带来的不是越钻越深的黑洞,我们可以称之为追忆过去,憧憬未来。
就好像昨天,秋冬交替的雨夜,桂花被拍落了一街,盘腿窝在沙发上,桌几上放着山核桃仁和牛奶,随手能拿到,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电影《雏菊》里的全智贤,看完之后满足的去睡。这个习惯源于多年前的记忆,也是这样的情境和温暖,当年这个场景之内同框出现的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往事被过滤之后留给当下最恰当的温暖。
但是并不是每一段往事都是这样的,有些往事像黑洞,不小心陷入其中,那就是越陷钻越深,离洞口的光越来越远,直到被吞噬而不自知。
《Room》中的女孩乔伊被老男人诱骗囚禁在几平米的棚屋,被强奸后生下儿子杰克,母子两人在这个狭小逼仄的房间生活了5年之久,之后终于成功逃出。
这是段暗无天日的往事,但好在结局是恶人被惩,母子两人平安回到有花园有大窗户有亲情的温暖的家。但这并不是影片的happy ending,故事对人性的探究正是从逃出之后开始。
获救之后的女孩,看见周围的人都在正常的生活轨道,觉得自己的一生已经被毁了。这种绝望感环绕着她,让她像炸弹一样随时会炸,质问母亲不应该教她与人为善,让她落入伪善的陷阱,对父亲大打出手。
她逃出了物理意义上被囚禁的空间,却钻入了新的囚禁空间,这次是无形的。事实上,她觉得生活比之前更没有希望和更艰难。终于在某次内心崩溃之后她选择了自杀。
如果说之前逃离囚禁房间行动时,是母亲带领着5岁的儿子做到的。那么接下来的旅程,则是反转成5岁的小朋友搀着母亲往前走。当外婆帮他梳洗,他会对着外婆说,i love you;将头发剪下来给到自杀被送抢救的母亲,因为这是力量的源泉;和邻居的小伙伴们踢球,在那个比他之前成长的房间大几十倍的草坪上。小男孩身上所洋溢的关于生活希望的一切,将母亲从悲剧中慢慢解救出来。
甚至,他请求极不情愿的母亲带他去重新探访“房间”。像电影开篇中,对每一件家具和物品说早安一样,杰克和房间每一个仅剩的家具和物品说再见,包括椅子1号,椅子2号,已经枯萎的盆栽,桌子、衣柜、水槽、天窗。然后他对站在门口不愿踏入一步的母亲说,“妈妈,和房间说再见”。大概停顿了几秒之后,母亲用轻的只有她自己听到的声音说出了“再见,房间”。之后他们离开,天空下起了雪,母亲牵起了小男孩的手,留给我们他们前行的背影。
同样的一段经历,让成年人说出再见两字,比小孩难太多。就好像是做身体拉伸,小朋友身体的柔软程度可以立马来一个劈叉,而成年人做个前驱动作,都会伤到筋。所谓的成长到底是给了人更多的坚强还是坚硬呢?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外柔内刚,后者是但凡出现一个裂缝就会蔓延直至断裂。
我们没法做到像这个小男孩,用来自天性中的纯净视角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因为毕竟时间赋予了我们知识、技能、经验、成熟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天赋中的某些单纯。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利用后天有意识的修炼和思考,去理解和认知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并做到平静与之相处或者告别。
就好像身体的柔韧性,若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练瑜伽,即使到了60岁,依然可以随时来一个后弯或者劈叉,像是5岁的小孩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