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理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发现自己和至亲之人的问题,并有方法去解决。
我儿子今年快八岁了,但一直还跟妈妈睡觉。虽然也听说孩子应该尽早分床睡,但既然不知道为什么,也就没有太重视。直到我弄明白了“俄狄浦斯情结”是怎么回事,才冷汉直冒!
这个要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说起。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因为性快感中心的变动,而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口欲期(1岁以前)、肛欲期(1-3岁)、性器期(3-6岁,也叫俄狄浦斯期)、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20岁)。这一理论也被称为性心理发展阶段论。
我的两个孩子都刚过了性器期,进入潜伏期了。但因为对这一知识的无知,我们并没有在家庭中给孩子们提供科学的成长环境。没有和大人分床睡,就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事件之一。
弗洛伊德认为,孩子在3-6岁时,会进入性器期,他们的快感中心从口腔、肛门转移到了生殖器部位上。在心理上,孩子这时可能会对同性父母产生竞争和嫉妒心。如果你有一个5岁的儿子,信誓旦旦地说长大了要和妈妈结婚,你可不要认为他是在开玩笑,在弗洛伊德看来,你的儿子是在表达他要夺走爸爸的女人,他是认真的!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期的孩子和父母的三角关系,是最终建立超我的关键。(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超我和自我这三部分组成。本我就是本能,奉行享乐原则。超我也就是道德,奉行道德原则。)对男孩来讲,他想占有妈妈而打败爸爸。但正常情形下,他知道,爸爸比他强大太多,是他打败不了的。同时,他也因为想和父亲竞争母亲,而有罪恶感。如果父母亲不能正确处理这一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怎么处理呢?孩子当然是可以亲近异性父母的,这个必须让孩子自然表达。当他对同性父母表达竞争和嫉妒时,也不必大惊小怪甚至大加斥责。但是,也不给孩子这种感觉:你赢了!
比如说,妈妈不给儿子这种感觉:我爱你胜过爱你爸爸。爸爸则不给女儿这种感觉:我爱你胜过爱你妈妈。在具体行为之一就是在孩子进入三岁前,必须把他们从父母的床上赶走。特别是男孩,如果年龄挺大了,还和妈妈在一张床上,这就让他觉得他真得打败了爸爸,独自占有了妈妈,他们的俄狄浦斯情结可能就此得到了满足,但是这可能会让他们在成年后付出代价,导致他们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父母需要让孩子清楚家庭的序位和现实。即我和你爸爸(妈妈)才是伴侣,我们是大人,大人才能一起去化解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我们还能保护你,而你就做你的小宝贝好了!
掌握了这个原则,父母亲就必须狠狠心,把他(她)赶下床。如果这样做了,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就会启动“ 认同 ”的心理机制,去解决这个复杂的难题。也就是说他会决定成为和父亲一样的男人,那样他长大后,就可以娶像母亲一样的女人。这样一来,父亲的形象,就内化到了孩子的心中,成为孩子的超我,也就是道德。
儿子刚好离家去夏令营生活一周。回来后,我们将举行一个庄严的仪式,欢送小男人回他自己的小房间睡觉。
儿子,是时候离开爸爸的床了!
(链接:俄狄浦斯的故事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
他是忒拜王的儿子,但忒拜王相信了一个预言———他的儿子有一天会杀死父亲而与母亲结婚,于是命人杀死自己儿子,并且先将儿子两个脚钉在一起。
然而,这个执行命令的人不忍下手,只是将他丢弃在山上。后来,一个牧羊人发现并将他送给邻国柯林斯国的国王做儿子。因为他双脚的问题,于是邻国国王夫妇给他起名叫俄狄浦斯,意思即肿胀的脚。
俄狄浦斯长大后,听到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这让他惊恐,于是离开柯林斯国而四处流浪。
一次流浪时,在一个三岔路口,一个赶车的老人和他发生冲突,并用鞭子打了他,俄狄浦斯愤怒地将他和同行的仆从杀死,这位老人,就是忒拜国王。
在流浪中,俄狄浦斯做了很多英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解开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的谜语。当时斯芬克斯肆虐忒拜国,而守寡的忒拜国王后伊俄卡斯忒宣誓说,谁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她就嫁给谁,自然的,这个人也将成为忒拜国的新国王。
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答案是“人”,因为人童年爬行用“四条腿”,成年走路用两条腿,晚年要拄拐杖是“三条腿”。
人,本来就是最大的谜语。
俄狄浦斯因此成为忒拜国新国王,并且和王后,其实就是他妈妈,生了四个儿女。俄狄浦斯也是一个好国王,在他的治理下,忒拜国一篇繁荣。
但后来,忒拜国瘟疫流行,去问神谕,俄狄浦斯才知道,他多年前在三岔路口杀掉的那个老人是他父亲,而与自己同床共枕的是母亲。闻知这一事实后,伊俄卡斯忒女王自杀,俄狄浦斯则戳瞎双眼,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是因为唤起了很多男人心中的恋母情结,他也因此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习惯上,人们将俄狄浦斯情结称为恋母情结,但它完整的表达是恋母弑父情结,这是因为,恋母已经够让人不能接受了,弑父就更不用说了。
相应地,弗洛伊德又将女性的恋父情结称为“伊莱克拉特情结”。不过,“伊莱克拉特情结”这个名词没有流行开来,现在一般用“俄狄浦斯情结”通指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说明一下,弗洛伊德说,男人他很了解,内心深处最深的结,就是恋母弑父情结,而女人太复杂了,他没搞清楚,但大致可以说,女人是恋父仇母情结。
恋父恋母情结,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首先是想象层面的东西,但它也的确表现在方方面面,同性竞争,异性相妒,就是典型表现。
并且,如果我们看人类历史,特别是帝王家庭,男人的恋母弑父情结,就表现得非常直观。所以说,恋母情结既罕见,又常见,而又复杂。
弗洛伊德是通过自我分析,先发现了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然后再做了一个推论——男人身上都有这个。他4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然后他陷入严重的抑郁中。对此,如果我们不深入探讨,就容易有很直观的解释:这肯定是太爱父亲了所以太悲伤,悲伤化为了抑郁。
而弗洛伊德是通过一年的自我分析发现,在他小时候,他很多次想把父亲杀死,这种想法太可怕了,所以等他长大后,他就把这个想法彻底忘记,其实是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了。等父亲去世后,虽然是八十高寿的正常死亡,但弗洛伊德潜意识深处,认为是自己杀死了父亲,因此感到内疚,内疚化为了抑郁。
等解开了自己这个“人”的斯芬克斯之谜后,弗洛伊德也治好了自己的抑郁。之后,弗洛伊德推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男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恋母弑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