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好友去吃饭,当我们谈的兴高采烈时,突然听到孩子的哭声和大人的叫骂声。
打听后才知道,这个5岁的小男子汉要上男生的洗手间,妈妈怕孩子不安全,所以要孩子上女生的洗手间,这样妈妈可以照顾到孩子。
孩子一看要上女厕所,马上就不同意了,然后闹各种情绪,妈妈认为孩子不懂事,一气之下就对孩子辱骂加殴打,孩子理所应当的很不给面子的大声哭闹。
事后,妈妈和周围的人说,孩子还小,而且就这么一个,当然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他。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你给他越多,他越是爱闹腾。每天都是在和孩子打闹中度过。
妈妈直言,我知道溺爱不好,但我实在太爱孩子了,忍不住要为做他所有的事情。
然而最后看来,父母认为孩子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反而用哭闹来反抗。
当父母溺爱孩子时,孩子虽然不清楚父母到底在干什么,但他会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感受,而是将父母认为他们重要的东西强行附加到了自己身上。
所以,最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越溺爱孩子,孩子当然越要反抗。
02
为什么妈妈要溺爱孩子?
山东电视台的《请你原谅我》中,一位64岁的母亲由于自己对孩子的溺爱,使儿子37岁了,却像是一个“废人”一样,完全不能自理。看完整个视频,我才发现其实母亲才是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人。
根据母亲的说法,儿子上厕所时有时候就不冲厕所,自己就得给他冲;吃饭时,要把儿子把饭菜筷子放在手边;儿子的衣服裤子自己也不会洗。
孩子虽然现在已经37岁,但心理年龄只有一两岁,他的整个心理是瘫痪的,没有秩序和规则。致使儿子没办法接触社会。
当孩子需要衣服时,母亲觉得孩子眼光不好,应该按她说的买是对的;吃饭时,觉得这个菜没营养,必须按自己的要求吃到;生活中的任何大事小事,都是按照母亲的意志去做。
长此以往,孩子对母亲会变的又依赖又恨,因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依靠母亲来完成,当自己完成不了后,会便的愤怒、怨恨,然后将这种怨恨转移到父母身上。
曾有人说过,如果你想摧毁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溺爱他、控制他。
心理学研究发现:溺爱其实是一种心理投射,是父母将自己内心极度缺乏的东西投射到孩子身上。他们无视孩子成长的真正需求,即便孩子想要自己去做什么,他们也会'强行的阻止,打断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溺爱是父母对自己以往缺失的一种补偿,和孩子自身的需求无关。
03
那么,父母如何将自己和孩子的爱分开,各归其位?
在《当我遇到这么一个人》中,作者认为: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要分开。孩子只需要做孩子,大人处理大人的麻烦。父母之间关系亲密,儿女自然得才自由。
1.以同理心来反思自己,才能让爱各归其位。
前段时间,出差到外地,在回来的时候,看到当地的美食,买了一些带回家给女儿吃。
在火车上,看到一对母子,因为母亲怕孩子饿着,强逼着孩子喝奶粉,而孩子将喝到的奶粉吐出来,母亲气愤之下,对孩子越加粗暴,导致整个车厢都能听到孩子的哭声。
当我意识到,母亲所给孩子的奶(爱),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那么孩子便不会接受,如果强行塞给的话,孩子只能反抗,同时母亲更会出现负面情绪,致使两人都不开心。
再想到女儿从小就不喜欢吃东西时,那么我给女儿的,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随后给女儿的想法便打消掉。
反思自己,一切都是自己吸引来的,所以觉察自己潜意识里是怎么样的驱动模式,让自己走入不同的关系里非常重要。
2.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
曾有人说:“爱就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有足够的了解,并深情的呼唤。”
朋友和我们聊天说起一件事情,孩子5岁时,夫人想要让孩子学钢琴,从小接受艺术气息。
直到有一天,看到孩子闷闷不乐,而且弹钢琴时,总是心不在焉。朋友便问:“为什么不高兴?”,孩子断断续续的说:“因为自己并不喜欢弹钢琴,和钢琴相比,自己更喜欢和玩高乐高积木。”
朋友问:“妈妈知道你的想法吗?”孩子很用力的点点头,并告诉朋友:“妈妈认为学习钢琴将来更有前途,所以要我学习钢琴。”朋友听完孩子的话,二话没说,当时就出去给孩子买了高乐高玩具。
夫人埋怨丈夫太顺着孩子,朋友解释道:“我们给予孩子的爱,不是我们父母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所以首先让孩子灵魂独立,将来他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爱不是约束,应该是让孩子有一种从灵魂到舒适感受。对孩子来说,父母如果能少一个答案,人生就多一种可能。
3.多抽出时间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位朋友,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记得孩子满月时,我们见到她,除了满脸的幸福,还有她和我们说的那些将来的生活规划。
几年后,当我们再次相聚,我们了解到,朋友除了是一位成功的自由职业者之外她还是成功一位的母亲。每当看到孩子非常懂事的样子时,都让她欣慰不已。
当我们向她取经时,朋友很耐心地说:“无论任何事情,都像手里的沙子,你越抓的紧,失去的越多。对孩子的爱也一样,而工作可以分散自己对孩子的注意力,让自己不必时时刻刻盯着孩子,让孩子感到窒息。”
在《为何家会伤人》中,作者给出了答案:
如果父母自己也在成长,他们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过分的焦虑感,将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成长,就不会动辄干涉孩子的成长。
04
父母跟孩子一样都是在学习成长,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所以爱的能力也需要学习,为人父母如果可以对自己多察觉,认识真正的自己,才会更了解你的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怎样的爱,如何给予都是一种智慧,当孩子需要父母时,我们及时出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假如孩子是天使的话,那么父母不是约束天使的上帝,而是天使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