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一个“学习成绩不拔尖”的学生,却是一个爱动脑筋、爱提问的学生。这个爱动脑筋、爱提问的学生,与那些接受能力特别强、成绩全优却不爱动脑筋、没有任何问题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差别。他从不偏听偏信,而是竭尽所能将苏联和欧美科学家的两种声音搞清楚,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国内外多种农业科技书刊,在广泛的阅读中了解了欧美科学家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观点,并有意识地将他们的学术观点同苏联的“米丘林、李森科的一套”进行比较,这让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一个爱思考,敢于挑战权威的袁老,虽然学习不拔尖,却取到了非凡的成就,相反,那些接受能力强,成绩全优,却不爱思考的同学最终却“泯然众人矣”。这不禁让我思考当前的教育: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和孩子保持思考的能力?
犹记得女儿小学时,曾经质疑语文教材上内容的真实性,我陪她一起请教他们的语文老师,虽然最后得出她的理解错误的结论,我们还是狠狠表扬了她的批判质疑精神,因为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是因为她思考了问题。后来高年级和初中,也还会有质疑学科知识的时刻。可自从到了高中后,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每天都在作业里打滚,睡眠严重不足,加之自身对各学科理解不透彻,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能力批判质疑啊?
所以,教育和学习也一样,留白很重要!让孩子们空下来,这样才有时间和机会思考,有思考才能有疑问,否则忙忙碌碌浑浑噩噩中,累了身体,丢了思维,让人不禁怀疑努力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