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了篇写我爸的文章,结果我妈发现没有写她,现在非常伤心。因此这篇文章就是来写我妈的。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我妈是个什么样的人,虽然和她待在一起的时间远比我爸要长。这或许是因为小时候我爸总体上给我以严厉的印象,并且经常让我不服气吧。虽然心里不服气、不快活,但行动上却出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照他说的做。为了接受我爸的各种做法和说法,我不知不觉地不断地想“我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我就非得听他的”。于是除了得出“谁让他是我爸”、“因为我的生活费是他给的”这些让人丧气的结论之外,我还“意外”地发现了我爸的各种优点。相反,我妈大多数时候比较顺着我,因此我也就懒得去想“我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反正比起我爸,她一直惯着我就是了。
接下来的内容,有些是写我妈的,有些是既写我妈又写我爸的,各位就将就着看吧。
一
说实话小时候我和我爸经常不对付——他让我出去运动,我不去;我要看电视,他不让;他不准我熬夜非让我睡觉,但我作业还没做完;我说嗓子不舒服要去医院,他让我多喝开水……和我爸经常不对付的直接结果就是,很多事情我是不愿意跟他商量的,既然我想往东的时候我爸总是让我往西,那我跟他商量个啥(当然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就算有麻烦、有问题、有需求,真的需要跟我爸沟通,我也不会直接跟他提,而是告诉我妈,然后由我妈去和我爸磨耳朵。现在想想这些年我妈肯定很不容易——这种“居间协调”想想都知道是件很容易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为被协调的双方之所以需要协调,就是因为想法相反。
但是,这种很容易“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我妈居然就一直在干,而且保守估计干了十几年。之所以一直在干,是因为这种迂回的沟通方式一直在起作用——我妈几乎每次都能很神奇地让我爸满足我认为他不会满足我的要求。现在想想,如果由我去和我爸直接提出这些要求,我应该会被批评教训不知道多少次。我妈协调的过程,我现在只能脑补,这个过程应该充满了挫折。
我甚至怀疑,我爸这些年来对我的立场逐渐软化,和我妈一次次成功的协调有关——换句话说,我妈的居间协调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爸的性格——现在我爸和我交流没有以前那么强势,更多地采用商量和劝导的语气,其中应该也有我妈多年居间协调的功能。
二
在我看来,我妈和我爸的价值观是比较一致的,至少在我面前是如此。但由于我从小到大总体上和我妈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所以价值观上更直接地受到她的影响。
我妈从来都没有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在我面前展现出任何负面情绪。
因为工作而加班加点很晚回家倒是有过,但是只要是面对我,她从来都没有展现过自己工作的压力——诸如“今天工作好累你别来烦我”、“我工作不顺心怎么回家你也给我添麻烦”或者“换了工作环境压力好大”这些话我一次都没有听到过,也没有看到她在行为上流露出任何这方面的意思。
我妈的这种淡定,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以为工作和上学一样是很轻松的事。直到我最近出去实习了几个月,才知道在公司加班加点然后回家还要对子女保持良好的态度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我妈从小到大没逼过我学任何东西。准确来说,她也给我报过一些兴趣班,但是只要我说“不想学”,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学”。因此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相反还在电视机前度过了童年相当大比例的时光。长大后每每有其他人展示才艺,我也只能羡慕地在台下当观众。“小时候没有培养任何兴趣”让我之后走了些弯路。但是我妈的这种“放养”模式最终为我保留了一个现在看来几乎是“万能”的爱好——看书,而且这个爱好后来自然发展到“看非虚构类书籍”,最后又和其他因素一起,似乎逐渐以此为原点打开我对其他领域的兴趣,也算是得大于失吧。
我妈从来都没给我提过“别人家的小孩”。不管是我那还说得过去的成绩,还是我从小就不行的体育,我妈都没有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即使是要指出我有什么不足,我妈也不会对比我和其他小孩。“别人家的孩子”一直老老实实待在自己家,没有跑到我家来耀武扬威,倒是我自己总喜欢主动和别人比,并且因此自寻了不少烦恼。
我妈谈到“赚钱”的次数不多,但是只要提到,基本上都是“那谁谁通过努力赚了大钱真厉害”,“那谁谁虽然大学没考好,但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也干得很不错”。总之,有钱是好事,通过个人努力赚到了钱更是好事。反而是我在接触到网络之后,由于没有辨别网民言论正确性的能力,差点就成了一个仇富的人。
我妈对我的学习,以鼓励为主,过程为主,但并非完全不看结果。她虽然看重考试成绩,但是当我真的考砸了的时候,她从来都没有怪过我,反倒是我自己一直对考试分数耿耿于怀,经常反应过度需要她开导。
三
写到这里,我妈看上去可能是个超级好的老妈。
但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
事实上,我并非没有和父母闹过别扭。相反,我在一年两年之前还经常觉得他们各种不对,从小时候没有给我逼我上兴趣班,到大学不让我自己选专业,我没少给他们发过牢骚。“如果他们……的话,我会比现在更好”,这是我之前一直持有的观点。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听了一段J·K罗琳的演讲,其中有一句话大意是“我们已经长大,该自己去握方向盘了”。在那之后,我才逐渐想明白,父母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优点都一点不差地交给自己的孩子,因为教育本来就是双向的——既要有人教,又要有人学,少了一边都不行。而且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他们能够把自己认知范围内最好的东西教给子女,就已经尽到了自己的义务。这一点,不论是我妈还是我爸,都做到了。
剩下的,只能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