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北欧一周岁左右的孩子,早上起床后,笑呵呵的自己爬下婴儿床,解开睡衣,拿下尿包扔到垃圾桶,到衣柜里拿出新的衣服换上,然后爬到梳洗台上刷牙洗脸。动作流畅、熟练,让我们大开眼界,这么小的孩子,他怎么就懂这么多?
孩子的这一套流程肯定就是父母教育的成果。可是问题来了,他的父母又是如何教育的这么好。按照我的理解,这样的教育,基础应该是建立在父母亲与孩子的相互沟通和相互信任上,要不然这么小的孩子是不愿意去做这么复杂的动作。
今天想说的主题,就是我们该怎么跟孩子沟通?
昨天中午,多多拿蜡笔把脸画成大花猫,很难擦掉。晚上,多多把面油放在嘴巴里舔了一下,说真香,我赶紧弄水让他漱口,然后趁机拿着毛巾擦他的脸。结果,他很不乐意,强烈反抗,哭了半个小时。
后来,他爸爸把他抱走,我们三人在房间里进行了对话。
爸爸:多多为什么哭?
多多:妈妈擦我的脸。哼。
爸爸:妈妈有没有经过你同意?
多多:没有。
爸爸:那妈妈错了吗?
多多:错了。
爸爸:那怎么办?
多多:妈妈要罚站三分钟。
我罚站的时候,多多一直盯着我,说不许动。
罚站完毕,爸爸说,多多下次可以在纸上画画吗,脸上画起来擦不掉的,现在洗掉可以吗?
多多:可以的。
。。。。。。
整个过程中,我们尽量用他三岁的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他也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其实小孩子的想法很多的,但在成人的世界里,他其实很少有表达的机会,如果可以,我们还是要尽量创造机会让他把“心里话”说出来。如果昨晚多多不这样“倾诉”一下,估计带着这哭腔是没办法独立睡下去的。结果我们谈完后,他很快就一个人睡着了。
虽然我们一直在学习怎样带孩子,但有时候总是很难克制自己,特别是面对小孩子慢吞吞的时候,习惯性的总觉得的是孩子吗,说这么多干嘛,长大了就知道了,直接来个强制措施。但这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其实从小开始培养,也非常有助于他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建立。
大儿子的园长感慨说,过去几十年她一直在台湾从事幼儿教育,与台湾的幼儿相比,大陆的幼儿显得很老成,似乎不怎么会表达自己,讲的话都是大人的口气,有些老气横秋。
这个确实如此。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把孩子当成孩子,没有跟孩子耐心沟通,于是孩子也失去了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久而久之,年少老成已成必然。
感谢孩子,让我们有了反思自己的机会。我们也需要不断的提醒自己,给孩子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沟通,用民主的氛围给他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每一次,让他理解并接受父母的指令,都是孩子自我成长的契机。
总结:
1.如果孩子生气了,耐心的和颜悦色的蹲下来,听他说说为什么?
2.如果是我们做错了,要勇于承认错误,别怕在孩子面前没威严,我们这样表率,孩子以后也会勇于担当。
3.跟孩子耐心的沟通,从小就可以实施,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的产物,就算孩子听不懂,反复讲过多次之后就会逐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