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我是冯唐。
今天,我开讲《冯唐成事心法》。第一课,跟大家讲讲“逆境管理”。
逆境十字箴言
无常是常,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逆境来了怎么办?逆境有很多种,有可能天下雨了,有可能娘嫁人了,有可能疫情来了,有可能公司不好了,有可能丢了工作……今天拿从2020年1月开始的新冠疫情为例子,给大家讲一讲:
逆境来了,我们怎么办?
对于顺境,大家有可能听过我的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在这种顺境,我们在大方向上、大势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现在忽然来了百年不遇的逆境——新冠病毒,我在这堂课给大家送十字箴言: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
咱们先讲讲“看脚下”。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疫情来了、逆境来了、大困难来了,不要惊慌失措,自己先别把自己吓着。
过去有个统计:大地震中,三分之一的死亡都是自己从楼上跳下来摔死的。挺可惜的是,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北京死了一个人,是我同学他爸,他一感觉地面在动,就推开窗户就从四楼跳下去了。当然这个后果可能是不确定的,但是即使不死,受伤了,也很痛苦。
逆境箴言:看脚下
疫情这种逆境来了,怎么“看脚下”?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改善现金状况,你要看看手上还有多少现钱。英文有个词叫 “burning rate”,翻译成中文就是“基本消耗”。
我的英文口音是北京南城垂杨柳地区的,我有时候蹦点儿英文词,因为原来学管理是从麦肯锡培训过来、从美国学MBA过来的,大家不要见怪,并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觉得有些词人家造的真挺好的。
Burning rate,就是烧的速率,也就是说一年、一个月,甚至一天,从大到小,你的组织、你的家庭、你的个人,要消耗多少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
疫情来了一个月之后,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发现百分之六十的企业,手上的现金不够花三个月的,甚至有一半的企业,不够花两个月的。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开不出工资了,对士气是一个多大的影响。所以说,危机来临之时,第一个要想到的,就是改进现金状况。
例如你自己的家庭:操持一个家,有现金进项,也会有现金流出。现金流出在逆境的时候,特别是现金进项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时候,要想到减少家里的基本消耗。怎么减?衣、食、住、行。
大家好好想想:
衣,你真的需要那么多衣服吗?
食,你真的需要吃那么多吗,你确定你想那么胖吗?
住,我问过一个建筑师,一个人最少到底需要多少居住面积才感觉合适?他的答案非常清晰——12平米,包括看书和享受,12平米就足够了!
行,娱乐可以靠手,出行可以靠腿。我现在快走的话,8分30秒之内就可以走一公里。其实你走三公里去吃饭见人,然后再三公里走回来,一天的运动量就够了。不见得必须要跑步,跑步出汗还得冲澡。超过五公里,你可以坐坐地铁,骑骑共享单车。超过十公里,你可以用用打车软件,很多时候私家车是可以不用的。
这样你全都算下来,好多钱就已经省下来了。把能省的省下来,基本消耗降下来,该收的尽量快点去收,应付的尽量少付一点。
如果你的现金能够支撑六个月,甚至十二个月,你死得晚的可能性要大很多,而死得晚,换一个角度就有可能活下来,因为先死的人的生意就有可能是你的了。
比如说一条街上有三个煎饼店,一个煎饼店2个月关门了,另一个煎饼店4个月后倒闭了,但是你手上还有两、三个月的现金,那这条街上的煎饼生意可能就都归你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造成的逆境,就是要“狠”——狠狠地削减基本消耗,包括人员、差旅、写字楼费用等等。
你可能会看到,有些人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冗员”,他们是没有必要留在公司的。你会发现,这些人不来你的公司并没有太多的影响,甚至这些人不来你公司运营的更好,没那么多人传小话,没那么多人使心眼儿,没那么多人造成浪费。
还有差旅,即使疫情恢复之后你都会看到,有些差旅其实真的没有必要,不用住五星酒店,不用飞飞机,不用坐火车,其实事情也就办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投资过一家天使轮的做线上问诊的公司,是中国唯一一个临床应用级的能做诊断机器人的AI诊断公司。我平时忙,对这家公司关心的不是太多,春节的时候我很担心,打电话问他们怎么样了,说:封城了,自己要小心,我觉得之后会有逆境,情况应该会越来越差。他说:冯老师,您放心,我在春节前已经裁掉三分之一的人员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一旦逆境来了,大家就裁掉这么多自己的兄弟姐妹。而是说,如果有些人员不能产生价值,在企业中混,那么当逆境来临的时候,特别是大灾难降临的时候,大家一块儿死,那还不如有一部分人先找找其他的办法,剩下的人把公司救活。大家都减减工资,如果公司变好了,逆境过去了,我们再把人招回来,都好。全部死掉是最不想看到的结果,现金流一旦断了,再恢复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除了现金流之外,第二个建议“看脚下”,就是稳定自己“核心上下游”。
这是什么意思呢?“上游”给你提供服务,提供你需要的产品,让你再加工之后卖给你的“下游”。哪些“上游”的服务和产品不可或缺,那在大逆境的时候,你就要跟人家谈一谈:能不能赊赊帐,能不能保证一下供给?
其实这是两件事儿——赊账的意思,就是钱可以晚付一点;更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服务和产品不要发生断供,一旦断供,你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就产生不了了。在大逆境的时候,这种事情比比皆是,就是所谓的“供应链”停掉了,或者所谓的“核心零部件”停供了,等等。
“下游”是你主要的客户,也就是你的金主,是给你钱、为你创造的价值付款的人。这些人,你要看看他们是否还好,是不是能够继续付款?能继续付款的人,跟他们稳定下来,甚至把给他们的条件调整得更优惠一点。
你说:大家都一块儿有五年、十年、十五年了,我们还想继续再一起走五年、十年、十五年……咱们在疫情中、在逆境中,抱团儿取暖,更紧密地结合吧。当然,付款条件、付款金额我们都可以好商量。
总之,“看脚下”就是看现金、看自己核心的“上下游”。
逆境箴言:不断行
第二点,“不断行”:
“看脚下”把自己稳定了之后,我们不要停止自己的努力。
分别从两个方面说:一方面是生活,一方面是工作。需要避免的心智上的最常见的陷阱,就是责怪的“怪”——怪天怪地怪其他人。你在手机上骂人骂社会骂中国骂国外……都没有用的,于事无补。这个逆境不会过去的,这个疫情也不会过去的。
另外,不要花大量时间去跟踪各种新闻:什么地方疫情又爆发了,又多少人确诊了,又多少人死了,什么时候另外一个城市又开始爆发了,又出现疫苗了,疫苗又无效了,出现特效药了,特效药是假的,又出现一些有感染性的无临床症状的人好可怕呀,预防措施管用不管用,什么地方又缺口罩了,我是不是把口罩运到某些地方去了,什么次生灾害,经济危机,政治影响等等……这些事情实话讲,跟你有关系又没关系。
如果你想的太多了,对你的生活工作是有影响的,而对于事情是没有补益的。所以说,该干嘛就干嘛,不要停止行动,不断行,逆境期间,能干嘛,让干嘛,就干嘛。
当年我在华润集团时,我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推功揽过。
“推功”的意思,是把功劳推给其他人:“OK,这件事儿做得好,其中有你更大的功劳”、“这件事做的漂亮,是你干的”。而“揽过”的意思,是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在这个级别的最高责任人,首先要说:“这个事儿我负责,这个事儿是我做得不周全。”之后再说:“哎,这个事儿其实是有一、二、三、四个内因和外因。”
表面看上去,这只是表述次序的不同,多数人先辩解理由,再说自己可能也做错了一点点,但是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希望大家多想想“推功揽过”。多做推功揽过,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你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我们特别忙的时候常在畅想,如果有一段自己独处的时间该有多好,但是真实的情况是,真开始宅了,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你才发现:
“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平时狂忙,我们都畅想过有了时间如何如何,但是2020年2月闲了吧,终于不得不闲了吧?我们会发现自己是好龙的叶公,宅的时候如获至宝地捧着手机,翻看各种微信群,偶尔希望,时常感动,总是义愤……
大家可以查一下自己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我自己从平均每天三个小时上升到九个小时。你想想,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睡觉还有七、八个小时,而你九个小时在看手机。我希望你看的比我少,但我估计你手机使用时间平均上升一倍还是可能的。
以前我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时间是一个人唯一的真正拥有的财富。我的余生只给三类人花时间——真好玩的人,真好看的人,真的又好看又好玩的人。
但这次宅下来,我越宅越不自在,忽然自省我自己真的是个好玩的人吗?如果自己都不是一个真好玩的人,凭什么要求别人是个真好玩的人?如果自己都不是一个真好玩的人,即使遇上真好玩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占人家的时间?
那些宅不住的人,(甚至高一点的要求)宅不爽的人,也是不能和自己相处的人。不能和自己相处的人,早晚也是别人的麻烦。
所以,我建议自省之后重新振作,检点一下,从一、二、三、四几件特别小的事儿做起。你会发现,有些事是你自己一个人做起来就很美好的事儿。比如说: 看看天,看看云;找一块没人的地方跑五公里、十公里;自己喝一瓶酒;自己手冲咖啡;不需要出去工作、开会了,断断食,早饭中饭不吃,晚饭吃一顿;做做高强度的间歇训练(HIIT),15分钟出一身大汗;读读帖子,泡泡澡,看看过去的书……
我发现,有一件事儿能让我自己特别快乐,就是好多以前看过的书,以为跟自己没关系了,这回呢重新整理这几千本书。翻翻自己过去喜欢看的书,看看以前的一些批注,好可爱的,好舒服的……慢慢地 这一天“出溜”就过去了。千万要珍惜逆境时能闲下来的时光,给自己补充得更好,充电得更好,将来杀出去,你会更有劲儿。
另外就是工作,“不断行”就是工作、工作、工作。
如果工作不停你,你就不要停工作。否则逆境过后你会发现,当你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时,比较好的结果是发现公司没你运转得也很好;比较差的结果是公司没有你运转得更好了,那你就惨了。
第三个“不断行”,就是习惯、习惯、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每天做的行为,你坚持三个月就形成了习惯。一旦习惯养成,很难变坏,甚至需要六个月到十二个月,才能把习惯消除。那我们就培养一些好的习惯。
比如说战胜拖延症,战胜拖延症的一个小技巧就是微型改进。假如你爱睡懒觉,不喜欢早起,那你不见得一定要明天六点起,而是可以微型改进。
比如我哥十二点之前永远起不来床,我妈就一直惯着他。我就跟我哥讲,你为什么不试试微型改进?第二天十一点半起,坚持一个礼拜;然后下一个礼拜十一点起;再下一礼拜你十点半起……经过不到三个月,你就会发现你八点 是能起床的。
再举一个例子,咱们可以从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开始。你第一步从睡前不看手机开始,不希望你一天就从使用手机八个小时降到三个小时,你每周给自己提个要求,降低手机使用时间半个小时,你花两个月,手机使用时间就能降到四个小时以下了。
从这个角度看,逆境来了,疫情来了,在家宅三个月,你会发现疫情过去之后,你身上多了四、五个好习惯,它们能陪伴你一生,是一个特别好的事儿。
比如说洗手,我在网上有个小视频教洗手七步法;比如说戴口罩,现在形成习惯以后,我出门都要带个口罩,防花粉呀,防老太太盯着我看等等;比如说喝水,喝大量的水,不是渴的时候才喝水,这对你的整个人体代谢是有非常好的作用的;比如说按时睡觉,特别是睡觉前不看手机,睡觉前不看手机,睡觉前不看手机,可以看Kindle,可以看本书,可以背背唐诗,在背唐诗中安然入睡多好;比如说运动,一星期认认真真地运动至少两到三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如果这些习惯你都有了,你一定会发现,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这个我觉得毫无悬念。
我在这给大家举个曾国藩的例子:
曾国藩说:“大局日坏,吾辈不可不极力支持,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
“大局日坏”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整个局面越来越差,像现在疫情爆发,先在武汉,然后全国,然后欧洲和美国,每天看到的都是坏消息……曾国藩也面临当时晚清每天的崩溃;“吾辈不可不竭力支持”,就是我们不能不把自己的心气儿提起来,能努力做多少就做多少;“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你看,这里边有几个关键点,就是像曾国藩这样的一方大员、国家重臣,他都觉得“我没法看未来太多的事情,我没法做太长远的计划”,但是不做吗?不是的,还是要“不断行”,“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
逆境箴言:莫存顺逆
除了“看脚下”、“不断行”,最后一个其实是心性的事,就是“莫存顺逆”。
也就是说,你不要两分地看这个所谓的逆境,不要认为“它是逆境”或“它是顺境”,没有顺逆,它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总有起起伏伏,就像北京的一年总有春夏秋冬,日日是好日,你一生中没有一天是坏日子,都是正常的日子,就把它当成正常看,用一个简单的平常心去看。
大约二十年前了,我有一次在加州半月湾Half Moon Bay出差,那是一个冲浪圣地,我看到有七、八个人穿着黑色的鲨鱼式的游泳服,站在冲浪板上,一会儿被浪头推得很高,一会儿被浪头卷倒打翻在地……
当时我突然接到一个越洋电话,是一个做3C产品的CEO给我打的电话。那时我已经作管理顾问了,他问了我好几个问题,听我的意见。大家可以想象,这个CEO说的全都是麻烦事儿,因为容易做的事儿他手下的人都已经为他干了。
后来我跟他聊完天儿,说完这些管理问题,我就挺有感触,我问了他一句:“段总啊,这个日子不好过呀,每天都有这么多的事儿。”当时他就在电话里一笑,说:“冯唐呀,这就是日常啊,这就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啊。你既然做了高管,遇上的所有的东西就都是事儿啊,这是再日常不过的东西,这就是日子呀。”
跳出来我再回看冲浪的这些人,忽然想到,我读《论语》的时候,《论语》里说的“中庸”两个字。在那之前,我总觉得“中庸”是一个略带负面的词汇,怎么说呢?“中”,一点儿没有新意;“庸”,很庸俗。中间没有新意的庸俗,那有什么意思。
但是我看冲浪的人在冲浪板上,逆境、顺境、逆境、顺境……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面,能够站住就不错了。也就是说,“中庸”是一种平衡,它如果能够在这种日子里,在这种轮回里,在这种无常里,能够平衡,能够立住,浪就会让你往前走,日子就会往前,你会迎来好时光。
所以简单地说: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危机,不要蹉跎任何一个逆境,管理好逆境。在逆境中,脱胎换骨;当逆境过后,脱颖而出。记住并身体力行逆境十字箴言:
“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
相信自己能够战胜自己,战胜逆境。
(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