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香港金像奖把沉甸甸的最佳男主角,颁给了林家栋。
众望所归。
这个以刘德华小弟自居多年的“笨拙”男人,在停下模仿偶像的盲目脚步后,
沉静下来,潜进戏里,反复练习。
有一次,他只演个死尸,却不肯乖乖躺着,非要摆出僵硬变形的手指,
以显示临死前的挣扎和不甘。
奖不给他给谁。
同样的众望所归,还属于今年的奥斯卡影帝,卡西·阿弗莱克。
他的哥哥本·阿弗莱克,早就是商业大片的性感男神,
他却避开喧嚣,持续在小成本文艺片中静心磨炼。
《海边的曼彻斯特》中,
他没有亮眼的台词,甚至没有太多肢体动作,
仅靠一张脸,就把悲恸和自责诠释得无以复加。
这样的男主角,即使没有奖项加冕,
也是观众心目中的无冕之王。
在一片甚嚣尘上的利益追逐中,
总有人推开名利的盛情邀请,
兀自静下来,深下去,花时间,费心思,
在心底的一片净土上,
培育繁盛的果实。
那果实有个动人的名字——
精品。
谁都知道,精品的重要性。
演员要有代表作;
歌手要有成名曲;
作家要有畅销书;
医生要有妙手回春的绝招;
求职面试者的简历上,
要显示参与过几笔耳熟能详的大单,
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谁都知道精品的重要性,
但却少有人,肯为精品耗费足够的心血。
2
2011年,当郑晓龙静悄悄地把《甄嬛传》带到荧屏上时,
我们都惊艳了。
这部剧没有经过大肆宣传,却稳稳占据收视第一。
紧凑的剧情、精巧的对白、反转的高潮,
主角皇帝娘娘们人人机关算尽,配角丫鬟太监们也个个巧舌如簧。
场景布局、衣着头戴、宫廷礼仪,
无一幕不讲究,无一处不精心。
从《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到《北京人在纽约》、《刮痧》,
再到《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郑晓龙的名字就是品质保证。
有人问他,郑导为何总能出精品?
他说,因为每次都战战兢兢。
拍《甄嬛传》前,郑晓龙从未接触过古装剧,
同行也嘲笑他沦落到连宫斗剧都接的地步。
他因此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谨慎,生怕疏漏。
开机之前,他做了足足1年的准备工作。
专门买了门票,雇了导游,逛了故宫一整天,
看看东宫和西宫的距离,瞧瞧养心殿离御花园有多远,听听皇上怎么吃太监又怎么吃。
还给150多个有名有姓的角色都做了小传附录——
年纪性格、角色关系、身份变化、出现场次。
因为战战兢兢,所以格外用心。
郑晓龙自己总结:
“拍片子拍的就是态度。紧张到不行,反而避免问题的发生。”
妻子王小平也说:
“凡是他说片子难拍的时候,拍出来都是精品。”
大概因为《甄嬛传》成功之后,郑晓龙不再战战兢兢,
2015年的《芈月传》让人大跌眼镜。
剧情拖沓、人物单薄、表情游离、服饰搞笑,
虽有几场感人的戏份,比如黄歇和芈月历经生死磨难后再次相遇,
但偶尔的几处精彩,难保整部剧的水平。
都是郑晓龙的作品,都是孙俪当主角,
《芈月传》却缘何被观众吐槽是“粗制滥造的赶工之作”?
很简单,投资商再大方,演员再有名,观众呼声再高,
制作过程没了那份“用心”,不可能出精品。
拍《甄嬛传》时的郑晓龙,没经验、没底气、没期待,
有的只是揣摩每一个场景、研究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
然而这份可贵的沉静心态,
却难抵御成功之后,名的鼓吹、利的挟持。
3
公司附近,有一个饺子馆。
门脸不大,却天天人满为患。
有一次我也慕名前往,真的好吃到流泪。
饺子的个头,比家里包的还要大,一口吃不下。
皮薄馅大,诚意满满。
尤其是海三鲜馅儿的,每个饺子里,定有一只虾,包围在切成丁的海参中。
价格却很平民。
那天终于忍不住,我向老板感叹:“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饺子!”
老板特开心:“我就是想做最好吃的饺子!”
我又问:“料这么足,会不会亏?”
老板说:
“一开始肯定亏,但我知道长远来看,亏不了。”
老板是个聪明人。
他把生意做成了精品。
不要眼前短暂的高收入,不要偷工减料的低成本,
品质,才是最有保证的财源。
4
谁都知道精品的重要性,
但却少有人,肯为精品耗费足够的心血。
依然有那么多没有演技只靠绯闻活着的演员,
那么多只要给投资,随便一个烂剧本都拍的导演,
那么多不好吃却死贵的餐馆,
那么多梦想着成功,却不肯打磨一技之长的我们。
静下心来专注于打造精品,为什么变得如此困难?
因为这快餐时代要求我们,要快、要高调、要吸引注意力、要花最少的精力解决最大的问题。
就好比本来计划今晚看20页的《资治通鉴》,
但想想还是算了,读这老古董能有什么用?
于是改看《10个说话诀窍,20个办事绝活》。
一切都要速成的时代,谁能吸引注意力,谁就赢得了商机。
俨然已忘记,只有产生深远影响力的,才称得上精品。
而只有精品,才能在更长的时间范畴内,赢得注意力。
你知道美国历史上最挣钱的电影是哪部?
不是近些年屡屡刷新票房纪录的新片,
而是1940年上映的经典——《飘》,
它不仅在当年赚得盆满钵满,更是在此后至今的每一年,都给公司挣钱,
因为每年的旧片市场永远在播,每一个新媒体出现的时候,都要买一遍《飘》的版权。
罗胖曾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都在忙着积累注意力,却忘了积淀影响力。”
深以为然。
这也是快餐时代最容易走入的误区。
5
做精品,是一种心态。
惯于出精品的人,作品是杰出的,人生亦有品质。
选一个热爱的领域深耕,寻一个美妙的灵魂相爱,
交几个不够闪耀却足够知心的朋友,
看几部不够热点却足够动人的影片。
你以为这是慢?
恰恰相反,没有比这最快的捷径。
在眼花缭乱的纷繁中,准确定位自己的点,心无旁骛地钻进去,
屏蔽了噪音,世界安静下来,
在心底的一片净土上,
培育繁盛的果实。
那果实有个动人的名字——
精品。
追求出精品的一生,亦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