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会抽烟的,而且烟龄不短,到戒烟之前有大概七年的历史,没想到吧?看上去那么斯文,那么有气质的女人居然也抽烟,那我偷偷告诉你哦,我抽烟的样子也依旧很斯文,很有气质哦!
哈哈哈哈,这是开玩笑,但也是真的。
弗洛伊德说了,所有的玩笑都是真的。
当初我抽烟,是被动的,因为当时在支教的时候,大部分志愿者老师,有男有女,都抽烟,每次周会的时候大家吞云吐雾,不抽烟的就被动吸二手烟,很难受,有一天,我试着去抽了一根烟,发现,当我也抽烟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难受了,感觉空气似乎也变清新了,这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但是只要我不抽,闻到别人的烟味我就还是依旧难受,所以只要在街上遇到一边走路一边抽烟的人,我都是屏息而过的。
我曾经对自己的这个奇怪的体验做过分析,我想一方面可能是我对于主动的享受多于被动,另外一方面是,烟味会引发我的焦虑感和厌恶感,当我没有抽烟而别人在抽的时候,他们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引发了我的焦虑感和厌恶感,这个就像,人们不经过我同意就触碰了我的界限,这个让我不爽,我对于陌生人的烟味屏息,就是我在保护自己的焦虑和厌恶不被触发,也在保护自己的界限不被侵犯;当我主动在抽的时候,我就主动地陷入了焦虑里面,厌恶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抽烟是跟焦虑紧密相连的。
再继续深入和细致下去,烟的口味,抽烟的频率,抽烟的速度都跟焦虑密不可分。口味重的,引发的焦虑会重,相应的,焦虑重的时候,口味也会重;抽得越多越焦虑,越焦虑抽得越多;速度越快也越焦虑,越焦虑速度也越快。
我抽的最重口味的烟是焦油含量13毫克的,最轻的是1毫克的;最多的时候一天两包,最少的时候一个月一包;最快的时候可能两三小时抽完一包烟,最慢的时候可以把一根烟熄灭两三次连着抽两三天。
抽烟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除了焦虑,抽烟可以让头脑高速运转,也可以让头脑安心地发呆和放空,我在抽烟的时候有时会想到很多好点子,有时会什么都不想只是放松。几个人在一起抽烟但是不说话,大家各自游荡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又在一起,通过抽烟,大家无言胜有言地进行了交流。有时候,大家一起出去家访或者徒步,走累了停下来,很有默契地点上一根烟,然后开始吞云吐雾,吞吐完之后又很有默契地拧灭烟头拍拍屁股继续走。当讲话是一件很费神的事情的时候,抽烟则避免了这种费神。
焦虑,发呆,放松这些看似很矛盾的情绪混合在了一起,有人说,焦虑的状态怎么可以发呆和放松呢?发呆和放松的时候又怎么会焦虑呢?抽烟就起到了这样的连接效果,抽烟让人从焦虑走向发呆和放松,也会让人从发呆和放松走向焦虑。
所谓的烟瘾,就是被烟控制了,也即是被焦虑控制了。
我最初并不是想戒烟,只是想减少抽烟的数量和频率,因为我不想被烟控制自己,而是想自己控制烟。此外,我也想坦然去面对和体验那种焦虑感,而不是通过抽烟这个行为来回避。
我开始减少买烟的频率,只要还可以忍受,我就不买,如果无法忍受了,那就买。平时尽量不和抽烟的朋友呆在一起,所幸我抽烟的朋友不多,所以这方面没有太大问题。刚开始会感觉喉咙痒痒的,像是有蚂蚁在咬,心也是躁动的,像是要跳出胸腔一样,感觉焦虑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屏着呼吸忍受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以做一些让人容易沉迷的事情,比如看电影,看小说,运动等,最好不要做会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事情,比如打游戏等,否则,你戒完烟瘾可能又需要戒游戏瘾),痒痒和焦虑的感觉慢慢变得可以接受,心也开始变得比较沉。我知道焦虑依旧存在,但是我并不着急一定要把它赶跑,我要让焦虑继续暴露,露出狐狸尾巴,如果我能处理我就处理,如果我不能处理我就不处理,就让焦虑自己呆着。
当我很坦然地接受焦虑的存在,焦虑依旧存在,但是我已经不在意它,它也不再困扰我,这个时候,我就不再需要香烟来掩饰和回避焦虑了,于是我就不需要抽烟了,自然而然,我就把抽烟这个行为放下了,烟也就戒了。
但是我并不要求自己一定不能再抽烟,我告诉自己:以后如果你想抽烟,你还是可以抽的,你不想抽的时候,也还是可以不抽的。你不需要因为别人都说抽烟有害健康所以不抽,也不需要别人要求你不抽你就出于叛逆而去抽。
你是自由的。
所以重点不是我以后会不会再抽烟的问题,而是我可以自由地控制抽烟这个行为。
很多人想要戒烟但是无法戒掉,一方面是太过于严格和控制自己,把抽烟作为一个禁忌来对待,然而,越是禁忌,内心越是想要去试探和打破,就像所有童话里不可以进的房子,最后主人公都进了;另外一方面,很多人的耐受力不够好,特别是男性,对于焦虑情绪无法耐受,所以也导致了戒烟的失败。
所以戒烟也是一个充满心理学意味的行为,看似在戒烟,实际是在戒除焦虑,戒除对外界的过度依赖。
这是一个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包容自己的对话过程,也是一个从接纳走向和解,再走向真正自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