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澹达乐安——纪念陆澹安诞辰130周年文献展”在上海虹口朱屺瞻艺术馆拉开帷幕。相比整个暑期在浦江两岸喧嚣不已的各种艺术展和文物展,开幕至今已近3个月的这个文献展,始终静悄悄的。因为安静,不少人错过了,也就错过了近距离全面了解一位海上文化名人的机会。
陆澹安,生于1894年,1980年去世。陆老先生离开以后的近半个世纪里,上海的文化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致,不少人已不知陆澹安为何人。那么,陆澹安究竟是谁?
“作为虹口海派海派文化不可多得的名人代表,陆澹安在中国近现代史、文化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对经史、金石碑版及书画文物乃至戏曲弹词、古典小说等都有着相当造诣,在书法、篆刻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文献展的举办方为了全面诠释他们官宣的陆澹安的文化成就,集结了125件照片、手稿、信函、著述、书法作品等史料,以四个方面来构成整个文献展,这四个部分分别为“论学——甘戴儒冠效舌根”、“说文——雅文原自俗文生”、“谈艺——藏拙遥来不妄投”和“交谊——也应有泪酬知己”。
走进毗邻上海鲁迅公园的朱屺瞻艺术馆,先是被陆老先生晚年的一张相片深深打动,他就这么宁静地安详地盯视着照片外的我们,仿佛所经历的数次剧烈的社会动荡,均已化作过眼烟云。但是,先生的大量遗物证明着他绝不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他辞世以后,子女已将其收藏的4000余册图书、碑帖捐给了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此次提供给文献展的展品,只能从先生留下的装满4个铁皮箱的未经面世的手稿、信札中选择。饶是这样,看展的人都已感觉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覆满了先生修改痕迹的手稿,直看得人心生忐忑。陆先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名校民立中学,于1915年考入江南学院法科,毕业后在上海教育界执教多年。这样深厚的功底,著书立说时依然这般一丝不苟,怎不叫人感佩不已?
文献展中最让人动容的,是第四部分“交谊——也应有泪酬知己”。以陆澹安先生与朋友的书信往来布展而成的这一部分,每一件展品都让观展者流连忘返,除了陆澹安以及与之通信的严独鹤、郑逸梅、孔另境等等一代海上文化名人个个落笔成帖外,站定下来一字字细读每一封书信,不由得会被他们平静叙事下的浓厚情谊感动得,眼里有泪。
8月23日,距离文献展闭幕还有两天的那个下午,陆澹安先生的长孙陆康,以一场讲座的方式答谢了因着文献展而了解了陆澹安后对这位海上文化名家心怀崇敬的观展者。
为了聊聊久别了的公公(陆家称爷爷为公公),陆康先生为前来听讲的陆澹安迷们请来了三位嘉宾,他们分别是孔另境先生的小女儿孔明珠,严独鹤先生的孙子严建平和郑逸梅先生的孙女郑有慧。介绍过三位嘉宾后,陆康先生便侃侃而谈起来,他讲陆家的家教,比如,正餐开始前,全家人必须走出各自的房间沿墙壁站立着,等到家里的最长者公公从三楼下来就坐到餐桌旁,陆家的第二代才依次下楼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最后,再轮到陆康他们这一辈;他讲公公的严谨,给友人写信从来都是要打草稿的,所以,那四只大铁箱子里,存放着不少寄出去的书信草稿;他讲公公带他去书场听说书听评弹的趣事……就是不提当年他伴在公公身边时眼里所见的陆澹安先生是怎么治学的,比如,是重新整理修订《汉碑通假异体例释》、《诸子末议》、《小说词语汇释》的过程,《水浒研究》是在何种情况下完成的,他的戏剧改写有着什么样的特点,等等。陆康先生的松弛,让我想起了孔明珠女士在一篇题为《一笔尘封旧账》的文章中对陆康先生的描述。她写道:“我观察到,陆康平素交友甚广,饭局酒宴上他并不多谈文学与文化,只是一脸福相笑吟吟地端坐正中,和大家嬉笑。”孔明珠用文字绘就的陆康肖像,惟妙惟肖,下午讲座的整个过程,陆康就这么笑眯眯地与座中听讲者应对唱和着,只有当工作人员理解错了他的游戏规则将他特意为讲座准备的书和亲笔书写的扇面误送了出去时,他才较起真来。当陆康调换频道成为篆刻家和书法家时,大概就是这副神情吧?
而他请来的嘉宾,无论是严建平先生、郑有慧女士,还是孔明珠女士,都与陆康先生心有灵犀,回顾他们的爷爷和父亲与陆澹安先生交往的往事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见甚欢的片段。四位在台上谈笑风生的样子,是吴南瑶女士记叙陆澹安与国学大师朱大可两位先生延绵经年、牢不可破友谊的长文《岁月为记》的余韵。那么,陆澹安先生在世的那80余年里与朋友相交的故事中就没有困厄的章节吗?“十五六岁的我长得很瘦小,贪吃贪玩不太懂事,父亲常常逼着我搀扶他一起有四川北路虬江路走去溧阳路陆伯伯家拜访,那段路很长。”孔明珠女士写在《一笔尘封旧账》的情节,她在讲座中也提到,至于她的父亲孔另境先生为什么要逼着小女儿搀扶着他走一段很长的路去陆澹安家,文章的读者知道,陆康、严建平和郑有慧也知道,他们之所以没有接着孔明珠的话题细说从前,因为父辈的缘故而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们,想必更愿意敬重陆澹安、严独鹤、郑逸梅、孔另境等海上文化名人的人们相信,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友情是能够跨越江河湖海被岁月记住的,“澹达乐安——纪念陆澹安诞辰130周年文献展”期间精心布展在朱屺瞻三楼展厅里的他们之间的部分来往书信,就是例证。
(发表于2024年8月28日《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