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这个家伙,曾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
李诞在大学时期就靠《扯经》在网络上崭露头角,但我接触李诞的时间很晚。《人民的名义》热播时,弹幕中大家调侃李诞很像剧中一头黄毛一脸猥琐的郑胜利,我才第一次知道有这方神人。
那年《吐槽大会》第一季已播完,李诞俨然是一颗正在迅速升起的新星。当时李诞还时不时在红豆开直播,名字“舅电台”,跟大家随意连线,10分钟收费300起价(李诞解释这个可以筛选出真正有沟通需求的观众,这个我倒是相信的,不然听众蜂拥而上无法筛选),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他的临场接梗反应能力。有一次我跟李诞连线过,我挺正式严谨,李诞嬉笑拆招。
之后李诞的明星路便像开挂一般,充斥在各种常见的综艺节目中。渐渐的,网上对李诞的好评中多了质疑。最近《奇葩说》中李诞肆意打断辩手的铺陈,也败了一波路人缘。
人们造了神,然后就会把他拆穿。很明显,李诞不是神,他只是个聪明的凡人。他经历简单,生活中也并没有什么波折,一个内蒙国企子弟,顺利长大考学。在《扯经》点击量大爆后,有广告商找来,这个骄傲的文艺青年不屑于用这种方式赚钱。走入社会后不久,李诞便意识到真实社会的相貌,无疑李诞适时调整了自己,成为一个看上去洒脱的脱口秀策划人、撰稿人、表演者。
李诞流传最广的,是他那句“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的”。李诞的“丧”正逢其时,这一代的年轻人正面临着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一不小心便会被时代抛下,个人在这股浪涛中,难免时不时会觉得虚幻且无力。而“丧文化”让这代人可以小憩一下,关注一下自身的真实需要。
但当我们赋予李诞越来越多的头衔,而不是单纯的谐星时,便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失望情绪。李诞的“想生活得流于表面得”,无疑是取巧的,李诞避开了那些执拗的自我审问、对传统的敬畏,在脱口秀台上尚且无碍,但如果离开谐星的身份,李诞还想有别的诉求,观众们自然会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物极必反,登高跌重,李诞这个聪明人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点。李诞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崩盘点,这个89年的青年人尚且在他的人生路上摸索,这一路无疑是精彩的。希望他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如果同时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那自然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