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看完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看得无比艰难,书中的世界是我不曾见过的世界,甚至不曾想象过的世界。看完,真的是深深的叹了口气。
终于明白此书为何能高居《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终于理解比尔盖茨先生为何将其列为年度推荐书籍,也终于知道为何读者票选超越了米歇尔的《成为》。
作者离奇的、真实的、伤痛的、丰富的人生经历,让这本人物传记、回忆成长录,在其流畅且平实的文笔下,把发生在大洋彼岸的故事沉入了读者的内心。
书中故事讲述作者塔拉•韦斯特弗,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在原生宗教家庭极度扭曲的情况下,毅然决然选择走进学校教育重拾自我,打破原生家庭对自己的束缚,在根植于生发的土壤上,冲破宿命般的轨迹,戴上了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完成了自我从懦弱—转变—蜕变的心路历程,最终实现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自我救赎。
离群索居的“病态”教徒之家
高山似乎阻断了许多东西,比如阻断了人走出大山的勇气,比如阻断了人要翻过大山的魄力,但比高山阻断更可怕的是自己内心中的那份偏执,甚至在偏执的外衣中加上了“上帝的旨意”。
塔拉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一座大山里的一个普通教徒之家,父亲坚信末日论,整天为世界末日做准备,万事全凭上帝的旨意,以一种“精神战术”对抗生活中的各种灾祸,奉行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母亲则是一名助产士,她自行研制的家中草药则是家人心中的“万灵药”。
塔拉家中兄弟姐妹7人,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为父亲一直拒绝到政府部门注册,直到她9岁才成为了纸面上被证明存在的人。也因父亲心中的“学校,是给普通人洗脑的地方,送子女上学,便是将他们交给恶魔”偏执和固执想法。17岁之前,塔拉从未踏入任何学校接受教育,打小只能和家里的哥哥们一起到父亲的废料场里帮忙,承受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哪怕利用空余的时间在家中自学都得偷偷学。当家人生病、受伤、甚至发生严重车祸、孩子被重度烧伤时,也从不就医,而是靠着母亲那收益甚微的自制草药进行治疗,父亲说上帝惩罚结束自然会好。
原生家庭带给塔拉的烙印,让她觉得世界都是灰色的,她的哥哥们不学无术,要么跟着父亲收废品,要么出去混日子,要么就是小混混,而自己在父亲主导的家庭环境和思想下无法选择,无法梦想,无法判断,无法上学,无法和正常的小伙伴一样做自己想干的事……。甚至不得不忍受来自有精神痼疾哥哥肖恩施加给她的精神和身体上双重虐待,譬如会抓住她的头发使命拽,譬如会将她拖进卫生间把她的脑袋塞进马桶等。而对此,父母却近乎置若罔闻,鲜有作为。
贫穷和无知曾是塔拉身上难以摆脱的印记,她也长久地背负着一股羞耻感。但正如塔拉在书中所写的,她的羞耻感并非来自贫穷和无知,而是来自于父母:“一个将我朝吱嘎作响的大剪刀刀刃推去,而不是将我拉走远离它们的父亲”;“在我受折磨而躺在地上时,母亲就在隔壁房间闭目塞听,那一刻完全没有选择去尽一个母亲的责任”。当塔拉认知到了根源,冲破牢笼走出人生新篇章的念头悄悄的萌发出来。
校园生涯的“无知”刻板之路
第二部分的内容诠释了为何塔拉在厚厚的书籍扉页写着“献给泰勒”。塔拉的成长之路虽然留有贫穷和无知的烙印,但一路上始终有一个温柔的存在,那就是哥哥泰勒。正因为泰勒的鼓励和启发,让塔拉义无反顾的走出大山,走进外面的世界,开启了人生转折按钮。
当她自学找不到解题思路时,泰勒教给她方法;
当肖恩发病对她实施暴打时,泰勒出现并阻止;
当她陷入“失去”父母痛苦时,泰勒给予自信爱;
当她犹豫是不是要去上学时,泰勒点燃心中灯。
“是时候离开了,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
“外面有一个世界,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泰勒对塔拉说
一直以来塔拉都是透过父母的眼睛和哥哥们的诉说认识和观察世界,依附于他们封闭的认知体系。当塔拉进入坐落在瓦萨奇山脉中心地带的大学之后,强烈的文化冲击以及自身原有的认知体系发生了剧烈碰撞,让她的无知充斥着她的大学生涯。
一堂西方艺术课上,一次黑洞般的单词提问,一次与教授尴尬的交流,开始抹杀塔拉从前的各种认知。让她认识到了在历史文化的新知识中与身边同学的差距,让她了解到自己与知识文化的鸿沟之深,她开始怀疑父亲一直信奉遵守的诸多准则,慢慢地信仰的天平开始有了变化。
之后塔拉所受到的教育,给了她全新的看待家人看待世界的更广视角,她开始重新审视父亲的精神疾病、妈妈的懦弱、哥哥的暴力倾向。她开始慢慢理解了以赛亚·柏林所说的“积极自由”。她开始抵抗家庭对她教育的反对和阻碍,开始把自己从非理性的恐惧和信仰中解放出来,在创伤中逐渐成长,一点点的重塑自我,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开始了她的“自我救赎”之旅。
打破命运的“自我救赎”之旅
爱达荷州到杨百翰,杨百翰到剑桥,爱达荷州到剑桥,塔拉与爱达荷州的物理距离,塔拉的“自我救赎”之路,成为了塔拉与父亲及其部分家人心的距离。
在塔拉飞往她心中的山时,对父亲近乎疯狂的偏执从最初的相信、顺从到恐惧再到后来的逃避和反抗,让她与曾经熟悉的地方、亲密的家人渐行渐远,甚至在外婆葬礼之后,不再与亲人联系,他们之间的裂痕持续破裂了二十年。
“与父亲之间的隔阂不仅来自时间和距离。它源于自我的改变”——塔拉
塔拉的“自我重塑”之路,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救赎”之旅,旅程当中要打破与生俱来的宗教和政治理念,要冲破对家人的偏见,要击破自身的无知和妥协。
第三部分的讲述,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塔拉在新旧观念中来回犹豫持续拉扯以及在面对家人时忠于事实与坚持自我之间的纠结。但是教育与学习,让她积极的研究并修正自身的偏见,找寻自我救赎的方式。
在塔拉不懈努力下,她最终去了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读博士期间去哈佛大学访学。访学期间,恶魔一般的哥哥肖恩一度企图杀了她,而父母的最终选择是相信肖恩,也因此事件,让塔拉彻底的与父母洗脑言论进行斗争,坚定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无法剥离的原生家庭却未能束缚她寻找内心向往的脚步,她注定是那只飞鸟飞向属于自己的高山。
自我救赎的道路从不平坦,每一个勇于重建自我的人都是钢铁战士。
世上最难攀登的山是自己,打破命运的轮回,结束成长轨迹的重复。人生就像一场充满未知及挑战的旅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不抱怨路途遥远,不埋怨狂风暴雨,勇敢积极地去迎接风的抚摸、光的照耀、爱的温暖。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