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随妈妈去赶海。
妈妈说,现在大海成了我们家的后花园,不管什么时候,早餐后,午觉后,晚饭后,想去就去。大海里的珍品,是上天送给人类的厚礼,在这里,你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一些小礼物。
沙滩上铺着一条没有尽头的绿色海藻“地毯“。儿子惊叹道:”好美丽的草原啊!”海藻被阳光晒得蓬蓬松松,踩上去无声无息。
一块块酱色的礁石“坐”在沙滩上,身上千疮百孔,仿佛历经枪林弹雨的勇士。滩涂上的礁石经过海水的滋养,身上牡蛎(俗称“蚝”)累累。滩涂上遍布石头,每一块石头都背负着一群牡蛎。
大海退潮,裸露出大片淤泥。两个孩子欢呼着跑下海滩。
海滩上大大小小的坑盛满了海水。在这些一只只碗大,盆大的“小海”里,常常会出乎你意料地游动着一条一厘米长的小鱼。这些调皮的小生灵太贪玩了,在退潮时没有及时跟着大海妈妈走,被留在了小坑里,只好由我们把它送回大海妈妈的怀抱。
滩涂上小洞星罗棋布,螃蜞的足迹纵横交错。螃蜞在滩涂上貌似笨蠢地横行,但人一走近,它即刻飞也似的逃开,迅速地扎进小洞里,倏地不见了。
黄豆大的小小螃蟹,则喜欢悠闲地在石头间转悠,见了人也不害怕,梦游一般,呆头呆脑,动作迟钝。你作势捉它,它就闪进石头的小孔里、缝隙里,看你能把它怎么样?仿佛在与你捉迷藏,天真地喊:“来啊来啊,来捉我啊!”而不是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躲过一劫。它只知道人们不会把它怎么样——人们从不吃它。但它却不知道,人们常在无意中要了它的性命,它们慢条斯理地在滩涂上游荡时,人没留意一脚踩下去,可能就让几只小小螃蟹瞬间丧命。我用牡蛎刀敲开一只牡蛎壳,取出洁白如牛奶的牡蛎,小小螃蟹便欢喜地踱过来,爬进牡蛎壳喝剩余的牡蛎汁,它喝得那么香那么专注,我们在旁边说话甚至敲它旁边的另一只牡蛎,它都满不在乎,继续泰然自若地开怀畅饮。
偶尔会发现跳跳鱼在滩涂上蹦跳,全身滑溜溜的,一有风吹草动就迅速地钻进淤泥里。
寄居蟹驮着别人的"房子",无所事事地跑来跑去。
滩涂上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海生物在四处游逛,只要听到脚步声、说话声,便像听到命令一样,用最快的速度逃命,只听得一片"沙沙"响,眨眼间便消失无踪——地上无数的小洞才是它们的安全之所。
看似平静的海滩,实际十分热闹,处处生机勃勃。每一寸海泥下面,都暗藏生命迹象。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一大片细微的声音,就像一群小动物在窃窃私语。似乎是从石缝里发出,也像是从小洞里透出,又仿佛是海水往下渗透,抑或是海生物进食声?讲话声?走路声?
这么多新鲜有趣的小动物、小奇观,让两个孩子怎么看也看不够,海风传送着他们大呼小叫的欢声笑语。他们不停地呼唤我:“妈妈过来!这是什么?”可是有的海生物连我也没见过,比如这支红色的“签字笔”,没头没眼直挺挺的,分明是海生物,但怎么看都更像一支笔。
妈妈用牡蛎刀挖牡蛎,动作娴熟,而我们三个笨手笨脚地用小铁锤将附在石头上的个头大的牡蛎带壳敲下,堆放在一起。当然,做这些工作是要戴着厚厚的棉纱手套,防止手部被牡蛎壳划伤。女儿做事一向认真,也特别卖力,兴致勃勃地在海滩上寻寻觅觅。儿子却在磕磕碰碰中划伤多处,但他兴致不减,到处走到处看。
看着越堆越高的“牡蛎山”,想想就开心:大海提供给我们的天然环保食物都是免费的!
晚饭后,妈妈将带壳牡蛎洗净,将一部分煮熟。大家围在一起,从热气腾腾的锅里取出牡蛎,只需将上面一片微微开启的牡蛎壳掀开,便可将原汁原味的牡蛎挑出吃了。儿子甚至将留在牡蛎壳里的汁也喝了,一边滋滋作响地喝一边美美地笑。
夜空之下,春风还夹着寒意。爸爸搬出烧烤炉。我们把另一部分牡蛎摆上烧烤架。烤熟的牡蛎散发出一阵阵独特的香味,引得大家垂延欲滴,再次敞开肚皮。
此时,布谷鸟的叫声从远处传来,“布谷布谷”,为我们其乐融融的“围炉品蚝”乡野情趣增添了一丝神秘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