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得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二十周年重映,虽然已经看了不下十遍,但作为2000年入坑的资深哈迷对于这次改版IMAX还是很感兴趣的,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怀旧,在那个年代的我也经历了不少有趣的事情。现在回顾20年前的事好像做了一场有趣的梦。
2000年正好是我11岁那年,刚刚升为初一年级,接触到的西方文学作品也不多,我所在的小学和初中虽然是北京直属管辖,但是并不在北京地区。所以每年暑假应该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去北京与我表姐一起过暑假,那一年的暑假我们是一起过的,刚好那一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了。傍晚吃完饭我、姑姑和姐姐一起看电视,正好采访作者罗琳,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当时主要是觉得魔法世界比较新鲜,三人一拍即合的打算看一场。
急匆匆的赶到当时月坛的西宫电影院买了夜场的票,看完以后已经是晚上11点左右。魔法城堡开启的时候代入感很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情节应该是魁地奇比赛。从此我便入坑了,买了电影光盘在书店购入一套小说拜读,觉得小说比电影更精彩,并且对这位JK.罗琳英国女士敬佩万分。
有趣的是暑假过后我带着小说回学校,大家都在讨论一个当时特别火的电视剧《流星花园》,女生讨论最多的就是周渝民太帅了和主演的花边新闻,同学们通常都是一小堆去讨论一个角色,我虽然对这个电视剧一无所知,但是长期听她们讲也有一些了解。去同学家玩一进卧室墙上一张F4的海报正对着床,四个人面无表情那个范儿,晚上要是睡得迷糊起床上厕所也是挺吓人的。再去另一个同学家玩又是一堆照片被工工整整的摆在她们的相框里。我本来对F4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大家都像着了魔一样引起了我的好奇,当我想去看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又被禁播了。那个时间段陪伴我的只有哈利波特这部小说,我也并没有感到多么孤独。后来F4的风就像青春痘一样特定的时间爆发过去没有人再提,那是我对流行文化的最初体会。再后来大家开始听周杰伦的歌。
我还是继续哈迷之路,当时贝塔斯曼书友会很火,每期会寄一个新书的刊物给会员,我从那里订购了一些电影周边。因为希望身边的朋友能够对这部小说和电影感兴趣,大冬天过生日时我特地邀请同学来家里看这部电影,记得当时我们坐在客厅围成一团看电影的画面很和谐。这次全球重映已经过去了20年,不知当年一起看电影的同学们还能不能回想起这个事情了。
后来上了高中罗琳又出了三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波特与死亡神器》。那时国内外电影渐渐多了,网络小说也有了一点雏形。我基本上白天上课,晚上在床头开一盏台灯读。这部书一直存在于我的整个学生时代。
现在算算国内外的第一批哈迷都是三十岁左右,孩子大部分也五六岁上小学的年纪。选这个时间段重映还是很有心意的。第一批资深哈迷已经为人父母,大家当然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电影院观看。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应该算是个晚一拍的哈迷,去不了电影院的原因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带孩子,但我也不后悔,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变,熬过了各种流行元素的哈迷们都是坚定的。我更期待下一个20年女儿应该会请我进电影院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VR版的了吧,就像是小说结尾,哈利和金妮带着他们的孩子入学霍格沃兹的画面,每个故事都在继续,想想那个画面好温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