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阅读《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的第3天。继昨天的五个人性天赋之后,作者讲到了“爱”是一个动词,只有不停地在情感账户中储蓄,人与人的感情才会越来越深厚,家人之间也是如此。这跟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家庭是需要经营的同出一辙。
1
文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对夫妇生活了很多年之后,丈夫觉得彼此已经没感情了,向作者咨询说,
“我太太跟我不再拥有以前的感觉。我想我已经不再爱她,她也不再爱我。我们该怎么办?”
“不再有感觉了?”作者问。
“对,”他肯定地说到,“我们有三个孩子,而且我们都很爱他们。你有什么建议吗?”
“去爱她。”作者说。
“我告诉过你了,我们已经没有感情了。”
“去爱她。”
“你不明白,爱的感觉已经没有了。”
“那么去爱她。如果感情已经不在了,那正是去爱她的理由。”
“但是,如果你已经不爱了,怎么去爱?”
“朋友,“爱”是一个动词。爱——这种感觉,是爱这个动作的结果。所以去爱她,去做出牺牲,去聆听,去同情,去感激,去给她信心。你愿意这样做吗?”
2
读完我很感慨,我们都以为人与人的关系是一次性的。婚前我们用尽各种方法展示我们的优点,期待以完美的姿态出现在爱人面前。但婚后面对日复一日的琐碎,我们的热情逐渐消耗,也不再有兴趣为对方付出什么,于是我们将之归结为不爱了。很多爱人从相爱走到形如陌路,往往不是遇到了什么大困难,只不过是不明白“爱”是一个动词,需要不断地付出,不停地为情感账户充值,感情才能持续。而如果只是一味地从情感账户取款,账户迟早会变成零甚至负值。正如马德说的一句话:“真正推动爱情的,不是浓烈的爱, 而是琐碎的光阴。” 爱会随着光阴而增长,不爱也会随着光阴而累积。
爱是把意愿付诸行动——即既是意愿,也是行动。意愿意味着选择,我们不是被迫去爱, 而是选择去爱。不管我们多想去爱,如果不付诸实践,那就是不爱,因为我们选择了不去爱,因此不管有多么良好的意愿,也没有爱。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致力于精神的成长,那就是因为我们已经选择了爱。我们已经做出了爱的选择。
简言之,爱需要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实践。
3
网上经常流行说,男人下了班进家门之前就想在车里呆着,因为这会他什么也不是,只是他自己,而一旦下了车进了家门,他就是父亲、老公和儿子,有一大堆的责任。而文中作者也提到了他的一个朋友,每天下班时,也要在车里坐一会,设置自己的“暂停键”。只是他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坐在车里,他是考虑当自己走进家门时,要给家人带来什么样的氛围和感觉。他对自己说:“我的家是我生活中最快乐、最有趣的部分,我要进去,感觉我的爱,并把我的爱传递给家人。” 他进门后,不会挑刺或批评,也不会只顾着自己的放松和需求,他可能会夸张地大叫:“我回来了!你们得控制住自己,别抱我,别亲我哦!”然后他会到处转转,跟每个家庭成员打招呼互动——亲吻他的妻子,跟孩子们在地上打滚,或者做任何能带来快乐的事情,可能只是简单的晴天。通过做这些事情,他超越了工作带来的疲劳、挑战和挫折,也避免了挑剔和对家庭失望的趋势。他成为家庭文化的有意识的、积极的创造力。
想想这个人所做的事情,估计每个太太都会希望有 一个如此体恤自己的先生吧。如果家庭成员都能够像他一样有意识地为家庭创造积极、快乐的氛围,那这样的家庭又怎么会不幸福呢?任何幸福的婚姻和家庭都需要付出努力。那不是偶然,而是努力的结果,需要勤奋和牺牲。想想我现在家庭的问题,我们的吵架次数激增,其实也是我们懒惰的结果,我们把自己的情绪放在第一位,而没有人肯做出让步,或者按下“暂停键”来缓和情绪。我们以为争吵吵赢了便是赢了,事实上赢了吵架却失了人心。许多时候,一方情绪不佳,生气的时候,另一方如果不采取敌对或自卫的姿态,而是去倾听,无条件地去爱,很多吵架都吵不下去。希望我能从今开始,努力为家庭创造积极的氛围,多多为情感账户存款,减少取款,把爱传递给我的家人。Fighting!!!
今天的阅读就暂时到这里吧,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