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机:某日偶然看到这本书被推荐,书名“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实在勾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咖啡馆,它在哪儿,它有什么特别吗,我能找到它吗?带着好奇将其放入书架,一直想找一个心境足够平和的日子来阅读。直到今日翻开,颇为一惊,篇幅竟如此小,一小时细细品读倒已足够。
触动:
“一旦你真的问出了那个问题,寻找答案就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我清楚记得那种时刻,一遍遍询问他人,试图从他人的答案中找到满意解。可越问越失望,大概因为那都不是我的答案。我只能反复问自己,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后来三年后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问自己了,可我同时也意识到,三年的时间中因为当初的启发已经在生活学习中不断做那些可以赋予自己意义的事情。那这三年,难道不就是我要的答案吗。也许我的答案会变,可我知道,一旦问出那个问题,这一生,我不会时刻用问题让自己陷入思考,我会去行动,去感受,去体验。我想,也许不存在什么答案,我的每一个发自内心的选择就足够了。
“我希望你不要觉得这些事情要‘面对’,而是要‘迎接’。”
那种心底的隐约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终会揭开它的谜底。而那个时间点,也许会是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的时刻,又也许是在做一些自己未明显觉察而又是内心期冀之事的时刻。
当我们自己去定义“存在意义”时,我们将会获得力量,孜孜不倦,日复一日也乐此不疲。每一天都是机会,都有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真的热爱,我想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不去做。
“既然你现在就能做想做的事,为什么要等呢?”
我们需要活在当下,让每个当下都充满活力。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当下是否是在想做的事,有人打着幌子虚度时光,尽管轻松而愉快,可后来他们发现当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可能只能临渊羡鱼,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去实现。有人却在不断做着让他们内心富足的事,他们不断找到那些想做的事 ,一直在这个路上,一直给自己注入能量。
发问: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
我想起这几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哪?”。初中,高中,大学,都会有这样一堂课让我们发问。也许,我在之后,也还是会不时问自己,无论答案是什么样,变化或者不变,我知道,它本身于我而言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