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午,非早晚高峰期,地铁里人不少但不拥挤。乘客们有刷手机的,有聊天的。突然几声孩子的叫声传来,声音中带着兴奋。我扭脸往左右看,没有看到发出类似声音的孩子。估计发出尖叫声的孩子离我应该还比较远。
然后又有几声,短暂停顿后又有几声,之后就没有听到了。
发出叫声的孩子年龄应该不大,可以肯定十岁以内,这个年龄的孩子出门肯定有家长陪同。我不知道在孩子发出大叫时家长有没有劝阻,我想应该没有,不然就不应该持续好几次。
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追逐打闹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很多孩子都做过,但家长主动劝阻的却很少。旁边的人大多数也都忍忍就算了,但总有人不愿意忍。
前些日子网上有个视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个就餐的孩子跑来跑去,被旁边的女孩子打了。当时大家的争论比较多面,有人说熊孩子自己不教育,自然有人帮你教育。有人说女孩子不对,觉得受影响完全可以找服务员解决。
我觉得都有道理,首先女孩作为成人直接打孩子确实不对,遇到问题应该找孩子的家长或者饭店解决。后来表明女孩是因为心里不痛快撒气。
其次,家长不约束自己的孩子,任由其在公共场合打闹影响他人也确实有问题。只考虑自己高兴不考虑别人的行为是不应该的。
父母家人觉得孩子跑跑跳跳很可爱,即使发生了这种小摩擦,也未必会约束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没有受到伤害,即使有也在孩子心里,父母看不到。
但如果恰巧动手的是戾气更重的大汉呢,他一脚下去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到了那个时候再去后悔去痛恨有什么用呢?
到了一定年龄,周边的孩子渐多,每个孩子的性格各异,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不同,从而孩子们的说话做事方式也不同。
回头看自己的孩提时代,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
小A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所有好吃的紧着他一人,言听计从。以后理所当然地认为家里的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于是啃老,不孝敬就变得正常。
小B从小被家人约束胡乱打闹的行为,好吃的要先给父母老人,做事有礼貌。于是她在外面大大方方,讲求公共道德,不蛮横但也不软弱。
小C从小是个小恶霸,调皮捣蛋,作弄女同学,在教室里拉屎都能干出来。即使被发现,他爸有权势出面给老师说一下就过去了,就更无法无天了。后来在马路上玩闹出了车祸。
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涂抹什么颜色,他就会变成什么颜色。而开头的几笔都是家长自己涂抹的。
没有父母是不爱孩子的,虽然事实证明确实有些父母是真不爱孩子的,但大多数父母是真心想爱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可能有问题。
曾几何时,释放孩子的天真成了时尚,于是肆无忌惮地喊叫打闹成了可爱,对孩子言听计从倾尽所有成了富养的标志。结果是什么呢?
不分场合地大喊大叫,在电梯里追逐打闹,踢电梯。高高在上,瞧不起别人辛苦做的饭菜,一脸鄙夷。还有很多孩子成了校园霸凌的主角。
很多父母会觉得反正没破坏自己家的物品,自己家孩子没挨打就任其而去,不管不问。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在公共场所打闹影响了别人,就有可能会遭到别人的白眼甚至拳脚。
校园霸凌的孩子会受到其他孩子的孤立,无人理,甚至会以为拳脚就可以解决问题,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家长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品质。
每个孩子最后成龙成凤还是成虫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智商、情商、生长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下的功夫、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甚至可能还有运气的成分。
但孩子的教养、品质却是父母可以决定的,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决定,毕竟事物是会发生变化的,外界环境有时也会对人产生影响。
当父母言传身教,教育自己的孩子诚实、有教养,那十有八九这样的孩子是不会在公共场所打闹扰乱别人,破坏别人财物的。
当父母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做人要善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那这样的孩子多数都会有同理心,能够自强、自立。
让孩子成为社会精英可能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这需要漫长的过程,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熊孩子做很容易做到。只要在孩子成长的最初几年多下点功夫,从小培养孩子的品质。
约束孩子的行为,增强公众意识,不要成为人人讨厌的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