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
将那被遗忘的时光,
捡起来,保存好。
小时候憧憬着城市生活,
长大后,却常常会在某个下班回家的路上,
看着三三两两背着书包
嬉笑打闹的小朋友,
怀念起儿时的时光。
那些一起上山下河的伙伴,
院子里鸡飞狗跳的童年,
还有那个纯真年代里的一切美好。
怀着找回儿时美好的初心和情怀,
陶青回到了故乡,
找寻起最初的记忆。
山清水秀,竹海茶田环绕,
这里是宜兴张渚镇靠近大觉寺的一个村子,
也是陶清的家乡。
12岁以前,在这里,
挖笋、摸鱼、去山里摘野果、在水里嬉戏......
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至今说起时仍掩不住兴奋。
12岁的时候,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全家人离开了老家。
他一路求学、工作、创业,
在城市里有了自己的房子,
有了美满的家庭和两个可爱的孩子,
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想家”。
陶清父亲建的二层小楼
▼
有一次,他和爸爸回到原来的老房子,
看到当年手植的铁树已经四五人高了,
门前的山依旧巍峨,小溪依旧欢快,
香樟、水杉和樱桃树依旧挺拔如昨,
四周的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
唯独原来的老房子,
已在时光中老旧甚至坍塌了。
陶清爷爷奶奶所留下的老宅
▼
“老房子就像一个老人,没有陪伴,很孤单。”
看着破败的老屋在盛夏也如此萧条,
那一刻陶清突然很受触动。
回头看见爸爸落寞的神色,
他一瞬间决定要复原曾经的家。
给父母一个安享晚年的地方,
也让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感受他曾经的快乐。
与推倒重建不同,“修旧如旧”是陶清一直坚持的原则。
他说,“这是我出生年代的时代印记,不能抹去。正如我们每一个人要过的生日一样,保留它就是纪念它。”
“我希望有一天我奶奶回到这里,她不会觉得:咦,完全不认识了。所以我必须要保留一部分东西,比如这个窗格,每一个都是爸爸亲自浇筑的,模型还留在那里。”
三百多天之后,老房子焕然一新的出现在大家面前,但也基本保留着原有房屋朴素的建筑外观和熟悉的院落氛围。
他将这里命名为“乐天•陶山居”,他说,“乐天,是我妻子的名字,陶,是我的姓,山居,是我们的家”。
修建后与原来不同的是,厚厚的墙壁变成了通透了玻璃,风景毫无保留的走进了室内。
身处室内,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山中美景。
“施工的过程中,有一次爬上屋脊,正好赶上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阳光照着竹林,我站在屋顶上望过去,风光独好,脑子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在这个屋顶上建一个玻璃钢结构的露台,可以坐在上面喝茶聊天看风光。下面的屋脊对应的每一个房间床头的位置,我都开了玻璃天窗,夜晚可以看见星星,白天被阳光叫醒。”
一条小而精致的玻璃栈道就这样出现了,如今是来往客人最爱的打卡拍照点。夜晚灯光亮起,孩子们每次看见都忍不住发出一声,“哇,好美啊~”
室内的装修是温馨而质朴的,复古中式和西式简约的设计风格在客厅和餐厅里完美融合。
大厅摆放着舒适的沙发,让人可以随意的坐下找到最舒服的姿势,而壁炉更是带来了关于冬天的美好想象。
陶清还在房子里加了一些“禅”的元素,设计了一个禅修的小空间。“我理解的禅就是安静,让心灵回归最初的宁静。”
三楼是一个茶室,原木的家具、装饰,让空间多了一份温度和沉静。而为了那根贯穿整个房间的横梁原木,他足足跑了6个城市才找到。
最让人惊喜的是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大浴缸,有些甚至可以直接与无边风景相对,泡个澡,什么疲惫烦恼都没了。
现在他的孩子可喜欢这里了,
他带他们去山上挖笋、去河里摸鱼,
去做一些他小时候做过的事,
也感受他儿时的快乐。
一张荷叶就可以让孩子开心好久
想要尽可能的留下初见陶山居时的印象,
去找回一些亲切又温暖的画面和故事。
院中的几棵大树就被完好的保留下来,
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抱树,躲猫猫,捡落叶,
孩子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
小溪边,一把旧式竹椅,
给了孩子最美好的时光。
撩起裤脚,走到溪间,
捧起一手水,泼向还发愣的妹妹,
双脚就任溪水清洗。
玩累了,躺在竹椅上,轻轻摇晃,
梦到自己抓住一条鱼,
就笑醒了。
屋内还特地砌了土灶台,
陶清妈妈,人称“吴奶奶”,
就是这地盘的主人。
她每天都忙着给大家张罗好吃的。
贪吃的孩子们都围着她转,
慢慢还学会了生火。
奶奶除了做饭,
还自己种点菜,养着几只鸡。
孩子们得闲还会帮奶奶择菜,
像模像样地喂鸡,
日子忙碌但又有趣。
但要说最期待的时刻,
还是门前各种果子成熟的时候。
这棵樱桃树,本地人称作“昂珠”,
曾经是一个家族所有小孩的吃食,
每到果实成熟的时候,
大家就眼巴巴的在树下盯着,
而现在它仍然按时结满一树的果子。
还有桑葚、杨梅、青梅,
孩子们时不时都要瞧一瞧,
“什么时候能吃呢?”
等到成熟时,
一家人就喜欢摘一些新鲜的果子,
泡成醇香的果酒。
倒一杯,未入口,闻着便醉了。
生活好像回到了从前,
慢慢悠悠,勤勤恳恳。
那些“外出”时无法平静的心,
“到家”后便沉静下来了。
白云暮色 、山泉清音,
淡淡的光阴,别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