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7月底开始,我每天早上十点都会在朋友圈里发一条“晨读”。就拿今天来说吧,我今天发的“晨读”是第571条——
【晨读571】风不是杨柳女子,不会因牵动万物的神经而风情万种。
……吾爱,午后的天气仍是闷,当我从午睡中醒来,抬眼望见的,便是压在窗口的铅色的凝重的乌云,心情更加憔悴不堪了。这浑浑噩噩的日子,我该怎样走下去?该怎样收拾这残败的情绪?一切都是这样的烦躁,和着下水道里的臭气,像是流浪在噩梦里。
——摘自《见信如面——莎尔娃蒂的情书》雪漠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整理晨读,我真的没有想太多我发出的“晨读”的条数,也没有回顾过自己与“晨读”的故事。坦白的说,早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不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我的读书是从大学毕业之后开始的。因为每周都有读书会,所以,读书就必须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开好读书会,就必须要让读书融入自己的生命。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读书的环境和氛围,就算过往的那个我不爱读书,也会在好环境的熏陶下熏出了书香气。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好的读书环境里,因责任而被熏出了书香气,培养了自己的读书习惯。现在想想,如果不是因为培养出了读书的习惯,我也不会有了截止到今日的第571条的晨读分享。
其实,早在我【晨读01】分享之前,就有朋友邀请我在他的群里每天分享一段雪漠老师书中的话。虽然那个时候我也有在分享,但是做的并不好,时而间断,甚至一间断就是十天半个月。在那时,我会为自己没有做到每天分享找一个看似完美的借口。比如,我很忙等等。现在来反思那个时候的借口,就会发现那时的自己有着一种极为不负责的态度。对他人委托的事情不负责,对自己的承诺也不负责。这看似虽是一件小事,但却反应出了那个时候的自己态度有问题。或许,一些朋友跟我有着一样的毛病,犯过一样的错误。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我们最终都可以成为优秀的自己。
未曾想过,这看似间断了的晨读,却成为了我每天早上坚持发微信朋友圈的一个理由。我也没有想到,有许多朋友从一大早就在等候着我的分享。我之所以真正重启晨读分享的原因是在2016年的香港书展上与中华书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聊天的心得。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雪漠老师的《特别清凉》这本书。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因为“简单”。这本书的书名简单,让人容易理解。内容简单,让人看的明白。封面及内部设计简单,让人舒服。总而言之,就是简单!他的这句“简单”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在那之前,我并没有认真看过《特别清凉》。因为,《特别清凉》这本书算是一种根据关键词汇集了雪漠老师诸多作品里的精语。在那之前,我就觉得这本书我读不读都没关系。但是,香港的这位朋友发表的“简单宣言”让我重新的审视了自己,也重新的面对这本书。
回来大陆后,为了让自己坚持读完《特别清凉》,我便开始了每日的晨读。关于这件事,我在“香港书展杂记(一)——特别清凉”中有写到。(香港书展杂记(一)――特别清凉)或许是香港那位朋友的话比较走心,也或许是因为自己给自己承诺了要每天坚持发晨读,即便懒病犯了,自己也要强逼着自己发完每日的晨读。是的,或许在您看来,每天发一条“晨读”的朋友圈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于我这个天生耐力不强,做事大多时候是三分钟热度的人来说,就是一件天大的难事了。虽然《特别清凉》早就读完了,但是,我还是强迫着自己发完了100条关于《特别清凉》的晨读。
发完了100条《特别清凉》后,我便开始进入了《一个人的西部》晨读分享。那个时候正赶上我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北京香巴文化论坛”和“雪漠图书中心”成立的揭牌仪式。其实,在北京的这几天我并没有打算发晨读。我想,反正发不发也没有人知道,就当给自己放个假吧。谁知,我才停发的第三天,就有青岛的一朋友发微信来询问我,为什么没有发晨读。霎那间,我似乎觉得自己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觉得自己非常不负责。我没有想到,原来我的分享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事情了,而是有着许多朋友在关注,在等候。也是从那一天起,我的晨读便从未停过了。刘一凡:说说我的晨读(在这篇文章中,我有写过一些经历)
我挑选的晨读内容一般比较具有实用性和生活性。让人读了一遍之后,就能非常清晰的知道这句话在说什么,或许就这一句话,就可以解决一些正在困扰着的问题。这也是香港的那位朋友给到我的启发。慢慢的,“晨读“分享从开始的强迫到后来的习惯成自然,甚至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一来,也便没有了咬牙切齿的强迫式坚持与痛苦之说。现在多的反而是一份诗意,一份浪漫。
现在,每天我的晨读分享,分的是我的坚持,享的是您的守候。谢谢那些在我背后默默支持的朋友,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守候,才有了我今天坚持下来的理由。
写于2018年04月09日广州帽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