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习之难
书读了很多,却没有真正的改变?
读了没有理解,理解不了?理解了用的时候想不起来?
书太多了,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读书人最常见的是:
1、怎么选书;
2、怎么读书;
3、怎么把书中的知识用出去。
读书之难:
1、合上书就忘,真实生活里用不上;
2、满脑子出租车司机知识,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读书不会引述、转述,也不会真正的用一个知识去解决问题,只会机械地去无效读书,这叫出租车司机知识;
3、想写东西,鸡零狗碎,调不出来;
4、大部头看不懂,看不完;
百年孤独、三体、平凡的世界、曾国藩传、毛泽东传、原则、人类简史、个人发展书籍、社会心理学等;
5、书读过后,连感想和书评都写不出来。
图片
德鲁克: “知识是人类特有的资源,书上没有知识,书上只有信息,知识是在特殊的工作和行动中运用信息的能力”。
如果一个知识,它不能用在你工作里面、生活里面,那么它就是没有知识,读书不等于知识。
克劳德·香农:知识:有利于“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信息,知识不能消除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那它就不是知识。
克劳德·香农对知识的解释,对我来说有醍醐灌顶之意。
现今网络信息如此发达,接收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可都能算是知识吗?
比如,网络上明星八卦,摇言制造也就是个信息,并不能成为知识。
同时,在这个知识爆发的时代,我们习惯性地去收藏很多内容,表面上我们拥有了很多知识,然而,这些信息仍然是信息,因为没有新旧知识的链接,新知识并未变成我们的知识。
比如你今天听到一些新的概念,但是,遇到人生选择时,还是不会选择。这不是知识,生活热点也不是知识。
学习任何东西,如果你越学越混乱,其实你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你学了很多,记不住任何东西,或者记住了,也不能帮你提高任何分辨能力,也不是知识。
02
深度学习
信息到知识的过程,信息只有互相链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形成知识体系,才叫获得了知识。
知识互相链接,互相链接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叫洞察(打通知识)。
当洞察过后,自己的知识连成一片,这个时候你就拥有一个独特的你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脑回路的逻辑,这叫智慧。
当很多的智慧互联之后,出现一个单点,它可以洞察一切,它能解决一切的单点,看过去它所有的点都通了,这叫洞见、击穿(第一性原理、基础原理、底层逻辑、道)。
图片
深度阅读:
1、读过:看过很多书记不住,没有深加工过;
2、能读懂:看完后,觉得能读懂,我能想通,这叫把数据变成知识、信息;
3、和过去的旧知识链接,知识互通了:只有把信息跟过去链接上,获得更多知识,如果知识没有链接,就没有获得知识。
4、知识与知识互联,时间一长,知识点与知识点就印证起来,相互打通,事情就会越想越明白,慢慢地在里面会获得新的逻辑、新的知识,慢慢形成一个自己的知识链路,这是独特的知识和智慧。
书读懂了没有链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知识没有被应用。
你的阅读深度,决定了你的输出深度。顶级阅读法:1000:1,阅读10万字,输出1千字(自己的语言,且是深度思考过后的)。
03
没有链接,就没有新知
读书要思考,要去理解,而不是识记一本书。
新知识只有通过“链接旧概念,链接旧体验”来获得。
读书不要向别人要书单,每个人每个阶段需要的知识不一样,不能照搬模仿。
读书不是记忆的,读书是理解的过程。知识是网状的,不是树状的,知识学得再多没有互联都是一地鸡毛。
如果自己读了一本书,看了一篇文章就迫不及待地分享给别人看,这都是自己理解能力很弱的表现。
图片
知识就是降低确定性的信息,能用来解决问题的方式。
深度阅读:数据--信息--知识--洞见--智慧--底层逻辑
如何深度学习,内化链接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怎么检验?
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去给别人讲一遍,讲明白,讲不明白说明没有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复述多少内容都是属于自己的知识,讲过之后,看看自己讲的和书本上或者文章写的有多少出入,养成这种习惯之后,才是你开始拥有自己知识的过程(深度理解)。
04
今日所学新知
好声音评判标准
四个方面测评:
1、清晰度
说话口音重、说话不清楚、说话语速快、表达不清晰、大舌头、咬字含糊、吞字、声音太小。
2、音色
沙哑、低沉、粗旷、无力分散、声音嗲、没有共情力。
3、温度
无节奏变化、无音感体现、语调平平无奇、没有感情起伏、说话基本面无表情。
4、风格
我的声音和我的形象不符、我的声音和我的职业不符、我的声音太显小、我的声音太成熟、我不会在不同场合变化声音、我不会在不同关系中变化声音。
图片
深吸气的训练方式:
1、闻花香;
2、半打哈欠;
3、平躺法(在肚子上放一本书)。
录一段自己的声音听一听,去改善自己的不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要把所有砝码压在别人身上,也不要试图完全依赖他人。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人能替你成长,未来要靠自己去奋力争取。当你足够优秀,绽放光芒,美好的人和事自会被你吸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