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他帶著感動帶著好奇,向我們所活的這個世界的現在和過去學習更多。
不成正比的感動。The Cello Suites這本書,台幣160元買的,換算人民幣大約35元。它陪了我一個周末,我從周五晚上開始看,配著玫瑰冰茶;周六,配抹茶;周日也是抹茶。過程中認識了巴哈、及其發揚者Pablo Casals的生平。知道了與Pablo Casals有一面之緣的演奏家Mischa Maisky,他是俄國人,經過勞改,仍不妨礙他最後走向了巴哈的世界。
我也因此書認識了作者Eric Siblin。讀書過程中,我就感到他筆法與一般記者出身的作者不同,考察史料細膩詳細,可以有層次的區分「人家認為、推測如何、合理結論」如何等幾個層次。我是直到書末看到他的簡介,才知道他大學原來主修歷史。可謂訓練有素了。
作者根本不是音樂專業出身的,他因為一場巴哈大提琴音樂上獲得的感動,而尋訪這套大提琴的故事 。他是以學生的胸懷寫這本書的,寫作態度極其謙卑,從而讀者,也好像在閱讀過程中,跟著他一起發現和成長。
書裡提到他為了更深入巴哈的大提琴,而開始學琴,過程中他感受到的費勁,和對其他演奏者的尊敬。提到他如何參加業餘合唱活動,嘗試唱巴哈的一曲詠嘆調,從而體會其中的複雜和廣博。提到他為了寫作,去了特別文獻館藏地,得以親手摸到巴哈謄寫的手稿;訪談當代大提琴名家Mischa Maisky,去了位於比利時隱密的豪宅;去了舊書店,尋訪到當年啟發Pablo Casals的巴哈大提琴手稿。
撰寫書稿的過程,他在自己所在城市加拿大,邂逅一名街上常遇到的老人,他原來是指揮家,也與Pablo Casals有些淵源。只是,在訪談過程中,這名老人去世了,訪談中止。巴哈大提琴一套共六曲,每曲下分六首歌,共36樂章。最後一樂章,在華麗中嘎然而止。
我讀到這個斷句時,人在居住地附近的一間咖哩店。這地方我住了十年多,咖哩店在我搬來這不久後開張,但當時我沒什麼錢消費不起,直到十年後我才開始比較頻繁的在店裡用餐,卻在今天被告知這是他營業的最後一天。
這讓我思緒又飄向一個多年前的一個微笑,斯人不在。
我們的生命不能因為害怕錯過,而停滯不前。更好的作法是學習作者,帶著感動帶著好奇,向我們所活的這個世界的現在和過去學習更多。吃不起有一天會吃得起,沒聽過有一天會聽過甚至會愛。懷抱希望、好奇、熱誠!
2019-03-24
===
參考資料:
Eric Siblin, The Cello Suites, 早安財經文化, Jan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