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的学区房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知乎上的一篇《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外来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火了。其中有一位中科院的答者说,因为买不起北京的学区房,只能携儿带女逃离了北京。
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享受北京的教育,多少家长一掷千金买了天价的学区房?然而,反观北京最顶级的学校,真的可以为孩子带来美好的未来么?
《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到了传奇性的国际象棋大师波尔加三姐妹的故事。波尔加三姐妹是匈牙利著名国际象棋棋手苏珊·波尔加、索菲亚·波尔加和朱迪特·波尔加的合称。最出名的是其中的小妹小波尔加,曾经连续26年排名女子世界第一。而在这本书中揭示了一个真相:她们的父亲是一位心理学的学者,在这三姐妹未出生之前,她们的父亲和母亲就计划用他们对心理学的了解,把波尔加三姐妹培养成天才,这只是一个实验而已,而最后实验成功了:波尔加三姐妹从小没有接受过一天的学校教育,但在国际象棋这个领域,经过无数次的刻意练习,她们超越了所有的棋手,包括那些长期占据棋坛顶尖地位的男棋手们,成为了世界第一。
这不禁让人唏嘘。相比之下,一个中国的普通孩子,从小学开始学英文,通过初中高中到了大学毕业,走上社会的时候,还是没有办法用英语顺利地沟通和写作。数十载的学校教育,到底有何用呢?
所以《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但是很多人却一直不了解的事情:在“某个领域成为大师或者一流的人才”并不一定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一个人是否在这个领域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进行了“刻意练习”。
那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正确地进行练习,才能成为行业里的一流人才呢?
寻找导师,接受反馈
毕业后的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了很多知识,但仅仅是知识而已;在某一个领域要出类拔萃,必须还需要一个行业顶尖的导师来对自己的行动进行指导和反馈。其实有点类似于手工艺师傅收徒弟的机制,手把手得教,直到徒弟可以像师傅一样地精通这门技艺。
足球教练每时每刻都在纠正球员的动作,给予他们即时的反馈,直到球员可以经过几万次的纠正之后,不再需要指导就可以产生相应的“心理表征”来完成他们的动作。
而最终掌握一门技能,就是形成一种“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漂亮地完成”的心理模式。
练习职场技能
在学校里会考试也许是一个能力,但绝不是立足社会的关键能力。
应试掌握的是知识,而在职业上的成功却要依靠能力和情商。“知识”和“能力”不能同日而语。
毕业后的我们需要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所以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们请快快从学习成绩好,毕业就一定能成功的幻觉中走出来吧。
来看看哪些能力对我们很重要呢?
No1倾听与沟通能力:了解领导的任务,了解同事的需求,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这里的指的倾听与沟通可以是口头上的,比如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以及演讲能力等;也可以是书面上的,包括写邮件写报告等。
No2行业职业能力:如房产中介/医生/律师/厨师都会有自己特定的职业能力,而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们往往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逐渐升级他们的职业技能,成为高手。
而如何在某个行业快速学习成为一个高手,就是多多做一些打怪升级的任务,而不要只是简单重复同一件事情。
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可以让你能够以最短的路径找到行业里的标杆人物,还有海量的顶尖学习资源。通过模仿标杆人物的能力,以及针对性地做能让自己进步的有效练习,一步步脚踏实地努力,相信很快就能超过身边的大多数人。
No3逻辑思维:中国学生从小学习应试,而逻辑思维却差得出奇,相反美国的学生却从中学开始学习一门叫做《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其实所谓的批判性思维就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辨别是非与说服别人能力的基础。
具备了这些能力,至少可以保证你的职业之路稳稳当当,稳步地升职加薪。
而像写作技能/运动能力等,虽然不是必备的,但是有了他们,也会让你如虎添翼。
毕业后深耕一个行业
最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一个行业里尽量深度地学习钻研。
有些人毕业后选好了一个跑道就努力达到行业顶尖的水平,成为一个具有卓越能力的人。这可能要花去起码一万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而非一万小时的重复动作。
而很多人频繁地跳槽,每个职业之间都没有联系,永远停留在了新手的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毕业5到10年,同学之间慢慢拉开的差距。
根据李笑来老师的“七年就是一辈子”的理论,一个人需要达到在某一个领域达到专家级别,至少需要七年的事件。所以在未成为专家之前,请先等一等,熬一熬。
每一行业都是可以做好的,天赋是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勤勉和思考能力。
说了那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同深受,并且希望成为一个刻意练习的践行者呢。
这本书值得一看,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个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