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和以前一样依旧是回答【有问必答】里的问题,但又会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以设计主题为开端,却以琐碎生活为结尾。
初看这个问题,本来是不打算写的,因为设计师如何走出瓶颈怎样提高眼光和技术,也算是老生常谈了,无论怎样都逃不过看、想,做这三点。
然而,认真看了这个问题之后,发现根源并不是瓶颈期,而是方向的问题。大学学的是平面设计,毕业后做的网页设计,现做App,可是很多时候做的还是平面。那么,亲爱的,除去现在必须做的平面,你对自己的职业近几年有没有什么规划呢,比如定个大的方向,就做平面。
有限的精力,很难完成面面俱到
以前,我总是认为技多不压身,多会点软件多掌握点技能总是好的。于是就开始自学C4D、AE、手绘……还报班学习了插画、动效,学到最后发现什么都会一点,但却什么都不精通。
现在我知道,在我有限的精力之中,无法完成面面俱到。于是认真做了职业规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清楚自身的特点,顺着这个逻辑,寻找该有的一切,相应的技能、合适的工作、三观契合的同事……
当我找准方向之后,我在这方面做到精通甚至顶尖,再去发展其他的方向,我的设计能力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会有所提升,并且这些所有的点滴都写着我所爱,写着我走过的故事。
这个职场生涯在我的书写规划中,我清晰的知道它的走向,即使偶有偏差,但也绝对不是天差地别的夸张对比。
多看、多想、多做
再说说瓶颈、灵感枯竭,由于你说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我并不了解这段时间具体是一年多还是三年多。
一年多建议:
要勤,无论是手还是脑。这个时候的你有工作经验,但是所积累的东西还不够,设计流程没有形成体系,很多设计想法还不够成熟。要多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观察成熟的设计师是怎样做的。这个时候的你,最重要的是心态,设计这行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学的途径也很多,看设计书、看教程、与他人交流……
三年多建议:
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三年多的设计师基本上已经有自己的一套设计方法,但每天按部就班,千篇一律,自然不会有新想法产生。可以看看工作之外的东西。
这里插个小故事,最近,优设微电台新建了个读书交流群,因为里面大多是设计师,讨论更多的还是设计类的书籍。某天,一位朋友说,我想看看生活与文化类的书,不想看设计类的书了,只是单看设计类的太干瘪了。就是这句话,让我如梦惊醒。
有时过于关注某个行业,会让我们失去看其他世界的机会。
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时间,去感受下其他行业以外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全新的体验,这些新的元素会刺激你产生新的想法。
无论是处于哪个阶段的瓶颈期,看、想、做都可以帮你打破。多看好的设计作品、设计书,给自己充电;多想,多分析优秀设计师为何这样做;多做,设计这个行业一直认为是个“勤行”活,过段时间回顾下自己的作品,觉得不好的地方重新做修改,再有天赋的设计师,只有想法,却不动手也是无济于事。
给自己的工作找个动力
对于想法和老板有冲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不要以自己的角度去评价老板的决策,如果可以,等你先到了那个位置上再说。尽量找到一份自己还算喜欢的公司,这样可以很大一部分抵消由于冲突而造成的疲惫感、懈怠感、甚至是厌倦感。
再讲个小故事,我本身是很缺乏自制力的人,因为改稿、被老板骂,无数次想砸了显示器,拎包走人。然而,我很喜欢这份工作,甚至可以说是享受。所以,每次我想砸显示器的时候,就看看自己的购物清单,我还有这么多的东西要买买买,如果不工作,我就没办法愉快的买买买了,这个想法无数次让我战胜了工作中的疲惫感。所以尽可能的,给自己工作找个动力。
大部分人此生都是需要工作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遭遇瓶颈、会抓狂、崩溃,但最终都会被理智的那个自己拯救。脚踏实地、外加聪明的工作,会让你的努力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我对今天的【有问必答】的所有梳理,回到开头说的以设计为开端,以琐碎生活为结尾,最后的故事就是琐碎生活,之所以会把它写出来,是因为无论是工作中的困难,还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它们就是我们生活的本身,这是今天最想表达的。
职场生涯,我们都会遭遇瓶颈,我们要做不是抱怨本身,而是如何去解决问题。这里说句,我是过来人,但我说的不一定对。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形成自己的逻辑、系统、价值观、人生观,那么遇到瓶颈期、或者走入十字路口的时候,你才不会是那个不知道何去何从的迷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