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Diss交友莫名流行开来,且深入人心。
Diss是看不惯、讨厌别人的意思。“Diss交友”,顾名思义就是以共同说一个人的坏话而建立起来的友谊。从权谋学来说,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听上去好像挺有道理的。
壹
小茹最近搬到新的住宅区,周围的邻居都是陌生人。
厨房窗户对出去的那户人家养了三条大狗,平日里总是汪汪叫,尤其周末清晨,令爱赖床的小茹很是苦恼。
那日上午,小茹出去扔垃圾,楼上的女邻居正好也出来。
小茹嘴里念叨了句,那些狗真烦人。
就是,每天总是叫。女邻居接了一句。
狗主人都不把屎清理干净呢。小茹忍不住又抱怨。
两人通过diss养狗一家,像突然打开了话匣子,说到特别有共鸣处,还激动地红了脸。
两人恨不得引为知己,一段友谊就这么开始了,她们相约一起吃饭,一起购物,一起去健身... ...
行为经济学上认为,对别人直接的负面评价被认为是一种秘密,一旦分享出来,另一方就会自然的产生亲密感。
贰
Diss交友不光对陌生人特别有效,对相识了很久的旧友,也犹如一种催化剂,另友谊迅速焕发出“新的活力”。
周五是芳华固定的闺蜜日。
近来两周的聚会,却从四人减少到了三人。
似乎是某次聚会,那个被孤立的第四人有事没有参加,其他三人不知道是谁吐槽了她,意外调动了其他两人的情绪,你一句我一句,才发现大家都对她有着日积月累的意见,最后发展到她们三人建了一个群——宣告孤立第四人的开始。
芳华觉得,从共同孤立那个朋友起,她们三人的友谊更加牢不可分了。
心理学上也有种“负性优先效应”,相比分享积极信息,分享负性信息的人更为亲近。
叁
以共同讨厌一个人讲她的坏话为基础建立起的友谊,看上去令交朋友变得简洁明了。不再广泛的讨论共同爱好,不再缥缈的分享各自的经历,只需通过发泄式的吐槽同一个人,就轻易达到了亲密无间。
diss的土壤里会滋养出健康的友谊之花?
不见得。
夏洛蒂·勃朗特说,真正的友谊不是一株瓜蔓,会在一夜之间蹿起来,一天之内枯萎下去。
共同讨厌一个人、一件事的话题,给予我们精神的都是负性信息,除了刚说出口时可以产生强烈的情绪,让大脑保持一种活跃,却很难长久的提供积极的因素。
若讨厌的人物对象不一致了,或者对某件事的看法有了新的分歧,不能再共同diss,又没有维持友谊的其他话题,估计这段“友情”也就到了分水岭。
不是有句笑话称,女生的友谊从讨厌同一个人开始,喜欢同一个人结束。
友谊的本质是共同拥有美好的回忆,分享美好的事物。它所产生积极效应,可以让人回味许久,甚至很多年。
它的开始是真诚,但不仅限于向对方披露心中所恶的“真诚”。
仅仅是分享心中对某人的不满或小恶意,更像是一种交换和绑架:大家都对对方的厌恶心知肚明,都说过不为人知的坏话,于是乎是结成了某种同盟,因为负性信息而变得暂时坚固,但是无法经历岁月的历练。
真正的好友相处,一定伴随着其他积极因素的积累,或许共同的厌恶包含其中,但一定经历了长年累月的了解,更多的是相互的理解,并提出正面的建议。
绝不是拉着对方,一起走向深渊。
如果diss的土壤可以开出“友谊之花”,那一定是纸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