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的雪山与天空相连,在银幕投影出动人心魄的画面,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跌落在无人区的荒无人烟。
作为开始之前来不及做任何功课的观影者,甚至分不清影片开头白茫茫的景象,是积雪,还是盐碱。让我陌生的,不是只有羌塘,还有杨柳松这个名字。
也因为如此,如果要给自己一个定位,那么,这个角色,可能只是一个客观的观影者。
后来也曾听人说,这就是一部现实中的题材,加上套路化情节的拼凑。
无人区的荒芜与风沙,有壮美的落日与晚霞,穿过冰天雪地,还有狼与秃鹰步步紧逼。
然而,如果我们只谈影片呢?
在拉萨的情节,BGM是典型的藏区style。沉吟在耳畔,悠远、空灵。音乐的吸引力,一瞬间似乎可以触摸那一片天地的自由。
来西藏之前的杨,失恋也好,失业也好,我们无从得知。也许是影片的刻意隐藏,也或许事情的本身就不需要理由。
因为更重要的是,有那么一个人,在对理想的向往与对情怀的追逐中,有了穿越无人区的执着信念。
那时候,似乎看到了一个飘忽不定的影子。那是一个久未联系的老友。他的情怀,有诗和远方,也有对未来信心十足的理想和对自由的向往。我几度以为,可能有一天,他也就这样没有任何征兆地出发了。
从藏区到藏区之外,人们眼中的蓝天,是一个乐观的女子,永远乐观,还有一些些洒脱。两个角色的交集,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在杨穿越无人区的这一路,一点点将蓝天的形象还原。
然而,你也会听到看上去那么坚强的人在撕心裂肺地呐喊。现实的环境下,很多人在灌输心灵鸡汤的同时,不知不觉自己也都相信了。
于是,不想给人添麻烦的自己,连对陌生人的帮助,都表现得漫不经心。所有的刻意,被掩盖成不经意。
得知杨出发横穿无人区,蓝天把钥匙悄悄地交给客栈义工。她驾车去冈仁波齐,一半是对自由的向往,一半是对同路人的钦佩。
在路口遇见杨,一路互相陪伴,无关乎交换,无关乎感情,更多的是对陌生人的互相欣赏。前者去看皑皑雪山,后者从新的起点继续往前。
雪山、洪流、身后抢食的恶狼、高空盘旋的秃鹫…… 一切留都在身后,被风沙碾去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