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看好多人推荐日租界傀儡的《你就适可而止吧》这本书,听说是一本关于大学生活和青春的流水账,于是打算读一读。毕竟生活这么枯燥,随便读点东西调节下心情还是不错的。
上周四收到这本书,一直放在公司里,中午休息的时候抓紧时间看。太久没看过这类题材的书,在午间别人都趴在桌子上休息的时候,我忍不住笑成了一条狗,搞得同事们以为我在看笑话集锦。我反问他们,你们都混豆瓣吗?有几个人给了我肯定的答案,那我又问,你知道日租界傀儡吗?一个同事一拍脑门,那家伙挺逗的,豆瓣红人!接下来几个人都约好了看书顺序,现在就等着我看完了。
就我这个三张的年纪,已经好几年都不看青春类题材的书了,一来是市场上好多青春类题材的书都打着文艺纯爱的噱头来营销,从文字到内容到风格,充满了zhuangbility的style,读起来感觉作的不行;二来大部分青春类的书都太低龄化而且理想化,看得我尴尬症都要犯了……其实我还能说出N条理由,不过说这么多也没有意义。其实是看了别人的书评才来看这本书的,《你就适可而止吧》,从书名上我猜不出任何内容,那就翻开读一读吧。
一般人都会到了功成名就或者垂老暮年之时写回忆录,对于孙爵,我其实很想知道,他是怎么对自己进行定位的。这本书算不上是回忆录,但其中诸多回忆杀却一面让我笑,一面让我哭,或者有人觉得文本太过夸张,但我却觉得恰到好处,毕竟我只是想读些东西,并不是要去研究文学。
大学生活、青春,对我来说是实在是太过遥远的记忆,但在看书的过程里,某些情境却如电影回放一般清晰起来。在不正常人类症候群中,我看到了许多过去的人。我认识的有女版的爽哥,女版的凯文,女版的短王,女版的上海人……,作者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我们或许都曾经历过,不过某些事情的版本或者主角不一样而已。我曾听过一种理论,说世界上人的性格大类也就12种,不论地球上有5亿人还是50亿人,你所见过的所有人,都跳不出这12种个性的圈子。当时我就拿我所认识的人,开始对他们的性格进行大类归纳,我并没有缕出几个具体的性格分类名称,但我确实都能从某几个人身上找到共同点。我被吓了一跳,开始从人群中寻找和我类似的人。
话说回来,大学生活可能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无论主角是谁,大致情节、大致经历、大致感受,大同小异。
每个寝室都有一节课不落、尊师重道、认真严谨的好学生。
每个寝室都有从不去上课、浑浑噩噩、目无尊长的“混子”。
每个寝室都有“大众版”学生,想上的课就上,不想上就睡觉、逛街、打游戏,考试前突击,考场上发助攻。生活平淡无奇,恋爱屡败屡战,把每一天都过成最开心的一天……
书中发生在男生寝室的故事,换一个场地、换一场幕布,在女生寝室继续演出。
看书的时候,我曾笑得像条狗,又偶尔被泪光迷蒙了双眼。作者的文字是平淡的,从文学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点技巧,有些部分的衔接特别生硬,但正是这种毫不造作的大白话,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内心。青春是什么?生活是什么?人生是什么?未来是什么?不过是一本流水账而已。账本都是一样的,账目却千差万别,耿直的人把台账过成经历,虚假的人把台账做成金玉其外的表演,更多的人把台账藏在了心中。
有人一辈子都在永葆青春,其可知青春并不等于容貌不老。黑石礁下寂寞的公交站,或许每天都有人在叹息着自己的青春已经伴随着爱情的消逝而宣告弥留。我们不仅疑惑,青春与爱情又有什么必然联系?二十郎当岁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内心需要爱情,还是荷尔蒙需要爱情?爱情丢失了,又干青春何事?也许,我们只是内心感到伤悲,每一次爱情的消失,都带走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激情,而这激情,就是青春的本色。
不知作者为何把初就业的经历放在全书开端,不过我超爱“向前一跪”这个题目。在毕业之前,我们都曾幻想过像电视剧里那样,每天穿得光鲜亮丽在职场上叱咤风云,不用刀枪就能把各种职场婊斩落马下。但生活给了我结结实实一个嘴巴子,面对着迷茫而惨淡的职业生涯开端,我只能不甘心的“向前一跪”。生活本身不是段子,职场更不是舞台,但我们自己却活成了舞台上的段子。
大学这张幕布落下了,青春开始从我们的生活中慢慢退场。
曾经我们亲如兄弟姐妹,勾肩搭背一醉方休。如今我们四散在天涯,或许一生都不再相见。我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青春是是什么?青春是一列没有终点的火车,人下空了就散场。当我们消失在茫茫人海,就再也无法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