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产品。
红包功能本身就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社交需求,毕竟只花几块钱就可以让别人心甘情愿捧臭脚的事不是所有哪里都可以遇到的。每次笔者发完红包后,就有夸笔者帅的,有喊谢谢的,更有公开叫爸爸者不计其数。
一个没有什么闲人天天说相声维持的微信群,是不管群主怎么挽留也无济于事的地方,晚上寂寞的时候,大喊几声有人吗,叫破喉咙也没人搭理,在这个时候,唯一比“破喉咙”有效的,往往就是微信红包了。毕竟拿人手短,收了你的红包,怎么也得陪你排解两句寂寞再继续潜水,要是嫌一块钱的不过瘾,大可以发大点的红包让人家陪你聊五块钱的,还可以五六八包钟,八六八包夜等等,精神服务也是可以收钱的,红包的出现让这种精神上的供需关系显得不那么突兀,这本身就是一种援助交际,社交形式的一种。
微信依靠着红包功能,绑定了数以亿计的银行卡,并且这几乎没有花掉微信多少成本,省下来那么多成本,完全可以用来给我们这些用户返现,提高我们的用户粘性。
红包虽然对社交和社交产品都具有正面意义,但这个意义仅仅停留在锦上添花的层面上,由红包去主导社交,这种事支付宝不是没干过,但是结局呢,笔者为了红包,加了十个甚至更多的好友,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每个支付宝用户都拥有十个以上好友,但这就叫做社交了么?
红包的出现究竟对社交有怎样深远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毕竟红包是2014年才上线的功能。不过有一点是可以断定的,微信社交的成功并不依靠红包,支付宝仅依靠红包是做不起来社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