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会喊着这样的热血口号:1万小时,今天,你坚持了吗?
在他们的概念里,任何事物,只要练习1万小时,就有希望成为专家或者是行业内的领先者,无论天赋、方法。
于是,很多人开始报名各种打卡小组,练习小组,期待着自己的人生开始逆袭。
呵呵,别傻了,我只能告诉你,对于健身这件事,有可能你练了1万小时的二头弯举,有可能你在跑步机上跑了1万小时,除了把膝盖跑废了以外,其他毫无改进。
这些,只能叫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就只是反复重复做某件事情,并指望靠这种简单的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所以,我鼓励你们,无论是在健身,还是在其他技能的提高中,用刻意练习这种方法。
有目的的练习VS 天真的练习
上面提过了,天真的练习,就是埋头干!我要减脂,我上了跑步机就开始跑;我要增肌,我举起杠铃片就开始练。有目的的练习,要让这些练习更有目的,考虑更加周全,最重要的,会更加专注。
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这里指的特定目标,不是说我要减重多少多少斤,我体脂率要达到多少多少。举个例子,你在跑步机练习跑步,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今天我要保持10的配速,10分钟以上。 或者,在做力量练习时,做一个极有针对性的短期目标:每次练习都比上次多一个,或是多一组。
这种有目的的练习,其实本质就是“积蛙步以至千里”,积累每个小目标,从而达到长期的目标。并且,这种短期的小目标,可以有效的引导你的练习。
专注地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这点很好理解。玩手机、聊天、自拍都不在健身专注的范围内。要想取得进步,你需要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制定的小目标上。
打拳课上,如果你只是机械地跟着教练做动作,很容易只是“走走过场”,而不是真正的训练。如果你开始走神,很快,这些训练的好处全都消失殆尽了。
任何的训练,如果你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只是为了好玩,你不可能会有进步。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节私教课除去热身的时间,一般都是50分钟左右,因为学会专注于练习的人,都无法做到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我看来,在较短时间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来练习,效果更好。
如果你一旦发现自己无法集中全部注意力训练,那么就停下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训练的同时强调每天都要保持足够的睡眠。
有目的的练习要包含反馈
比如说,你尝试坚持10分钟的冲刺跑,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你总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反馈,知道自己的弱点出在哪里,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弥补。
所以说,你需要有反馈,来辨别哪些方面还有不足,要么是你自己给的,要么是局外人(教练或者小伙伴)给的。没有这些反馈,你就无法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能提高,离你最后的目标还有多远。
走出舒适区
这个部分,是我今天最最想强调的部分,也是我认为刻意练习最最重要的一部分。
啥叫舒适区?就是让我们最爽的状态。
如果你每天只做40-50个俯卧撑,10年以后,你可能还是只能做这么多,而且还有可能更差。而你知道,俯卧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多少吗?500个?还是1000个?
1980年,一位日本人创下了连续做10507个俯卧撑的世界纪录,而在1993年,一位美国人在21小时21分钟就做了46001个,目前仍未被打破。有可能,他们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也只能做四五十个。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特点,偏爱稳定性的倾向。比如你进行有氧锻炼,心率会加快;你节食,体重会下降,但是这些变化只是暂时的,身体最终还是会回到它原来的模样。
举个例子:如果你开始一个有氧运动计划,每周慢跑三次,每次半个小时左右,你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70%左右的水平。这种持续不变的活动,将使得供应腿部肌肉的毛细血管氧含量降低。于是,你的身体将通过生长新的毛细血管来应对,以便为腿部的肌肉提供更多的氧,并使你的双腿重新回到舒适区。
足够努力的锻炼,并且保持相当长的时间,那么,身体将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使得你的那种努力变的更容易。这样你就容易进入了舒适区,身体能轻松应对以前感到十分艰难的体育锻炼活动,相应的,改变也就停止了。
因此,要想改变,你需要不断的加码:跑的更远,跑的更快,爬坡跑。每次加码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又比原来变的更强壮。
这个例子,解释了持续将自己推出舒适区的重要性。但要注意一点,不能推的太猛!离你的舒适区太远,去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也意味着痛苦,然后,就难以坚持下去。所以嘞,把握好一个度!
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总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就永远无法进步。而且,要提高持续呆在舒适区外面的能力。
刻意练习,不能只是漫无目的的重复同样的动作,而不制定提高与进步的清晰目标。
既然你花了钱,花了时间来到健身房,那么,请你认真的把每次动作做正确,一次又一次不断积累,直到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做到极致,成为你根深蒂固的习惯。这就是最大限度改进你训练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