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在这一天打开蜂箱上那个供蜜蜂进出的小门,蛰伏了一冬的小蜜蜂颤巍巍地从蜂箱里爬出来。太阳光打在蜜蜂那薄薄的翅膀上,像瞬间接通了电伏,蜜蜂“倏”的一声就飞了起来,只一会儿功夫,原来寂静的蜂箱周围就“嗡嗡嗡”的有了响声。啊哈!春天不仅是视觉上的春天,她还是听觉上的春天。
再有一天两的时间,你在打麦场上也能听见“嗡嗡嗡”的蜜蜂的声音了,你在麦田边上也能听见“嗡嗡嗡”的蜜蜂的声音了,你在山坡上也随处可以听见“嗡嗡嗡”的蜜蜂的声音了。迎春花、桃花、梨花、蒲公英的花是最能招惹蜜蜂的,这些花先一步回归大地,小蜜蜂就后一步跟来为这些花整理花蕊、“鸣鼓奏乐”。声与色合为一体,庆祝春天对大地的回归。
如果说惊蛰之前的春是早期的无声电影,那么惊蛰之后的春就是现代化的多媒体影音时代。惊蛰不仅是一个开启“春之声”的音控开关,它更是一个启动万千昆虫动物的生命按钮。从这一天起,一切蛰伏的符咒都被打破,树皮变得松弛,泥土变得柔软。让无论是藏身在木头里还土壤下的大小生灵,都从冬之神的“定”得以解冻。
到了惊蛰这一天,小孩子脱掉身上厚厚的棉衣就变得理直气壮。如果再有父母站出来阻止,小孩子就噘着嘴抵制:“都惊蛰了,蛤蟆都出来叫了,小长虫(蛇)都出来了!”父母抬起头看看天上火热的太阳,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厚衣一脱,小孩子瞬间变成了瘦小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就“飞”到山坡上去玩了。
除了过年的压岁钱,农村娃的零花钱来源渠道还是蛮多的,比如抓蝎子卖钱。不过惊蛰是没有蝎子的,小伙伴们天天盼着惊蛰这一天的到来,也含有这一层因素。一身轻的小伙伴们“飞”到山坡上,一会儿去捋上一把迎春花扬在风里,一会儿去追逐那指甲盖一样大小的飞舞的小蝴蝶,但这些都不是他们的“主业”,他们此行“巡山”的最主要目的是探寻蝎子是否已经出来了。翻开脚下的一块石头,仔细检查石头下面有没有蝎子。翻一个石头,下面没有蝎子。又翻开一个石头,下面还是没有蝎子。翻开了无数个石头,下面依然还是没有蝎子!
刚刚惊蛰,潜伏在深土里的蝎子才没有这么快钻出来。小伙伴们性急,但是大自然的万物造化永远都是依时序渐进。惊蛰这一天,蛰伏的昆虫动物开始苏醒。小伙伴们不解,以为这一天万物就会一下子出现在田野里、山坡上,出现在树上、草丛里。没有看到一只蝎子影儿的小伙伴们,难免有些泄气和恼怒:“什么破惊蛰,一点都不准!”一群人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如果惊蛰是一个山神,小孩子埋怨他的话他是一定听到了的。惊蛰也会发脾气,轰隆隆一阵惊雷就划破了天空,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讲“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蚂蚱、蜈蚣、蝎子、长虫……这些小昆虫小动物听见惊雷像得了来自天庭的圣旨一样,忙不迭地朝外钻。过了惊蛰,一天比一天多出现几种小生物,它们像坐上了春天的高铁一样,火速从地心来到人间。
惊蛰,一个让春天从万紫千红进阶到万物闹春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