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这是传唱在兰考的一首民歌。泡桐不仅仅是一种树,更是一种精神。60年前的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就任县委书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员干部如何为人民谋幸福打了“板”、树了“标杆”。焦桐常青,精神不朽。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和新挑战,更需要“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枝叶总关情,父老生死系”,深学焦裕禄“亲民爱民、公而忘私”的公仆情怀,做“一心为民”的“智者”。在兰考的日日夜夜,焦裕禄始终致力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虽身患肝癌,却依旧忍着剧痛,亲自上阵,在临终前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他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如此赤诚之心感动了所有人。岁月更替,初心不改。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向人民的需求“聚焦”,厚植公仆情怀,用“基层足迹”丈量“红色初心”,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用心用情以“跬步之功”夯实“人民根基”,早日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绿我涓滴,会它千倾澄碧”,细照焦裕禄“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做攻坚克难的“勇者”。连年不断的沙荒、盐碱、内涝、水灾使兰考成为豫东重灾区中的“黑锅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焦裕禄拿出“跟老天爷拼一拼”的英雄气概,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带领和激励兰考人民创造了彻底驱除“三害”的奇迹。昔日固沙苗,今朝致富经。如今为治沙“贴膏药”“扎针”种下的泡桐树,成了当地群众的“摇钱树”。同样,如今在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前进路上,也还有“娄山关”“腊子口”,想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实现是不可能的。党员干部要主动把时代重任扛在肩上,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不怕到矛盾集中、问题复杂的地方解决问题,要以逆水行舟的胆量、奋发有为的勇气,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两袖清风,百姓谁不爱好官”,笃行焦裕禄“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高风亮节,做清正廉洁的“贤者”。焦裕禄品性一清如水、守正不阿,用一人德带动一方“兴德”。他拒帮女儿“谋”工作、“不准儿子看白戏”的故事家喻户晓,他苦心研究制定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官清民自安。新时代,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立身不忘本、用权不谋利”,常吹“清廉风”,常敲“警示钟”,常打“预防针”,守住清廉底线、不碰法律红线,面对强权压力亦或是红利诱惑都要“风雨不动安如山”,不得利益熏心、追名逐利,游走于人情关系和利益交换中,把权力用在群众的心坎上、把福利装进百姓的口袋里,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为人民群众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