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月秋风
光阴总是迫不及待的催老我们成长的脚步,以前觉得婆婆是一根刺,融不进去,也拔不出来。
刚结婚时,每日里在一起混,哪有锅勺不碰锅,婆婆脾气大,一般不吃亏,喜欢在鸡蛋里找骨头。尤其婆婆说过一句我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我也是那种不肯低头的。年轻的我和不算老的婆婆那时是矛盾不断,时时有新情况,处处有水火不容的尴尬。
婆婆共有三个儿女,大姑姐排行老大,我爱人是最大的儿子,下来就是小叔子了,婆婆以前教过书,是有主见的人,她喜欢每个人照她的意思办事,以前对儿女们也管束比较严厉,是慈母也是严父。小时候,大姑姐不吃红萝卜,偷偷把饭菜的红萝卜挑出来扔了,被婆婆发现后,罚跪拧大腿,或是抡起扫把打屁股,还不许她哭出声,晚上也不让睡觉,是个标准的虎妈。村里人觉得她有文化,能说会道,加上人比较强势,邻里好多是是非非的事就找她管,她自是愿意献计献策,必要时她还替邻里写状子,很多事情,她确实能够深谋远虑,而且做事彻底,比较有手腕,有人还调侃她能当县长,这至少说明她是有能力的人。
婆婆做了好吃的,如果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在场,她会先盛出三碗给她俩个儿子和姑娘,儿子姑娘倒是很心安理得接受她的宠,剩下媳妇,女婿这些外来户,跟她是没有半毛钱关系,当时我很生气,等到后来自己有了孩子,也就慢慢释怀了做母亲的那份心思,无非小时候她的宝贝,长大后,亦然。没生养我们,自然感情上是不及她的子女,她爱的只有些不会遮掩。
婆婆仔细又比较抠,她一直奉行勤俭的持家之道。当所有村里的婆娘们衣着光鲜的时候,即使给她买了好多衣服,她穿的还是那老三样,其它都是压箱底,说是过年过节了再穿。她要是做饭,捡个豆子都是一粒一粒拣,她说“不能放走一个虫眼和小石子”,我说“那豆子若有虫眼,放上水就能漂上来好不好?”剩的饭菜是热了又热,好多时候我们偷偷的倒了,她还得想尽千方百计找出元凶,跟你论个高低。我们离开家二十多年了,对于村里人情往来的事也管得少,凡有红白喜事婆婆准会按时把份子钱随上,斜对门日月过得艰难,男的三十岁一夜之间突然死了,婆婆一阵唏嘘之后给人家赞助了二千元。再后来就开始给我们打电话要钱,今天说村里修路要三千,明天说东家要盖房子借二万,后天又说西家给儿子订婚借一万,她对于村里的事,比对自己上心,看来一个抠门的人不妨碍做一个大气的人。
婆婆性子倔强,跟公公合不来,就把公公遣送北京我们这了,任我们怎么劝,他们就是老死不相往来。老二把她接到西安住,她也不闲着,买菜做饭,甚至还能辅导孙子的数学题呢,追电视剧,看新闻,忙着给左邻右舍打电话,说起闲话都是“我媳妇跟女子一样好,或是这城里不好,还是咱农村好,东家常西家短的”等等就是这些词,妯娌说了,咋那么能操心呢?就是个百事通。每天她的日子倒也过的充实,她心思缜密,每个节气,都会嘱咐我们要吃什么,她的儿女们和孙子们的生日,她都记得牢牢的,到时候了就开始张罗。
去年大姐得了脑梗,她有压力也很着急,慢慢也收起了自己性格上的一些锋芒,算是可以宽以待人了。开始迷信小报,经常是自己买一大堆保健品,充满自信的给大姐说,这个喝了你就好了,那个你喝了保准行,把大姐的胃安排的满满的,哎,母爱呀,就是女儿病榻前的关切焦灼。过年的时候因伺候大姐过度劳累,半夜上卫生间晕倒在了地上。
五一回家,在火车上,一阵阵的手机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睁眼看了一下,外面还隆隆的黑呢,就没有理会,转身又睡了,这时手机又响了,自从去年偌大的生意受到意外重创,我对所有电话都爱答不理,看着被我扔的远远的手机不停的响,我只好又拿起,慵懒的拨了回去“妈~还有两小时才到站呢,你就别管了”,“我给你把饭做好了,你是直接过来还是把行李放好再过来?”婆婆大声的问,生怕我听不着似的。我说“我不过去了,你们吃吧”说着要挂电话,电话那边她还在絮絮叨叨一直说。
在西安呆了几天,她一会说蒸上花卷了,一会说包上饺子了,一会说弄好菠菜面了,反正是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我有时手机可能是静音没接电话,等再拨过去,她就说“我知道你忙,累了,回到家就歇歇吧.,什么都别发愁,人有一亏,天有一补,什么都是假的,只要有人在....”,是啊,人生无常,淡定从容方为上,“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行走在烟火里,我们珍惜该珍惜的,亲情是我们的底蕴。
临回北京的时候,又给我带上村里婶子给她的红薯面,吃着她包的蒸饺,看她堆到我碗里的菜,这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还在忙前忙后,有一种酸涩,扑进眼眸。何曾时,这个人也曾河东狮吼,现在变了,变的小心翼翼了,变老了。原来不喜欢做饭的她,现在却愿意做一桌子饭等你。我的父母已经不在了,婆婆算是唯一等我回家给我做饭的老人了,即使就一碗热汤,我愿意用心去握。
婆婆也是妈,当儿女举目时,是皓皓明月,垂首时,是莽莽大地,风雨来时是拥抱的港湾,她也是陪你半辈子的人,我们用对自己妈妈那份爱去待她,她会用她的方式守护那份亲情,时光,请慢些走,时光,请善待她!
写于2017年5月14日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