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书作者不是扎克伯格的姐姐,我很怀疑这本书有被出版的可能性。通读下来让我想起了19世纪某个英国人对于简·奥斯汀小说的评价:“他们是这样的人,某天下了场小雪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件大事。”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对于兰迪·扎克伯格来说,某天她的一张无关紧要的照片泄露了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可是她似乎忘记了他弟弟的成就让照片泄露这种事变得稀松平常。
好为人师似乎是古今中外一切略有小成的人共同的恶习,甚至连西门大官人他老人家临死前还教导妻妾们要恪守妇道。但这种忽略了各种限制条件的说教究竟有多大的可行性?更何况,这些说教者们共同的特点是有着过分单调的想象力。比如说古代中国的各种劝人向善的小册子(比如《太上感应篇》一类)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证明着“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中世纪欧洲占据着相同生态位的则是各种神学小册子。八十年代的“五讲四美”,以及当代美国的,兰迪·扎克伯格在书中说的:
1.“我们的职业生涯都有过高峰和低谷:有过金钱上的收获,也有过损失;经历过伟大的胜利,也遭遇过滑铁卢。我们都会在网上分享宝贝照片、毕业照片、结婚照片……然后又回到宝贝照片。我们都让朋友失望过,也曾试图讨好陌生人。但正是这些分享、脆弱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让生命如此精彩。”
2.“在Facebook工作的经历教会我一件事:行动要迅速,努力取得突破,有作为本身要胜于追求完美。”从来没有完美,完美这两个词让你多少人感到困扰啊。
3.“努力工作,努力放松,努力分享。但最重要的是,努力生活,因为我们没有退路。
这些话有道理吗?当然有!可这些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新东西吗?起码我觉得没有。更何况,作为一个从小被各种说教包围着的中国人,我是很怀疑说教的有效性,就比如说我们说了几千年的“百善孝为先”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久病床前无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