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市群建设质量、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城镇化制度改革等。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特点。过去的城镇化注重于基础建设、基础城市服务的构建和完善,但是这只是完成了“乡”的生活质量提升,而并没有将其从根本上转变为“城”。而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是强调在产业支撑、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全面实现从“乡”到“城”的转变,而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长。
如果我们将城市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产业就是树干里为它输送养分的脉络,资源、人口等要素通过产业流动到城市的不同角落,开花结果,让城市枝繁叶茂。树如果没有了这些脉络就必死无疑,城市也是一样,一个没有运营好产业的城市必将走向灭亡!因此,实现人口的吸引和聚集,提升城市整体质量,要从城市的产业运营入手,提供可靠坚实的保障。
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人口资源流动
从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城镇化发展最初的推动力量是工业化,工业发展带动了人口的流入,人口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人口的集聚作用就会越来越强,这样一个相互推动、协同发展的过程使城镇化的程度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发展也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但是产业结构经济学一般以三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即三次产业的更替和演变,归根结底是各类资源(包括资本和劳动力)优化配置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结构。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产业演变的先后顺序一般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发展初期,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会转移至第二、三产业部门,寻求更高收入,而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所带来的聚集效应,使得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进一步集中,导致城镇化水平提高,并进一步催生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接着导致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逐渐增加。随着劳动力转移过程的推进,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第二产业更具持续性,并且高端服务业具有更高附加值,在后工业化阶段,城市会以第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促进就业结构的变化,同时带动人口和资本的进入,最终带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更替。
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特征
一个城市的特色产业往往成为该城市的名片,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特征,在工业化阶段, “钢城”、“煤都”等标签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品牌特征。在新型城镇化所推动的新一轮产业发展阶段,以低污染、低能耗为特色的新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会更有利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城市品牌形象培养。
产业发展可从多个方面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首先,转移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可以直接减少污染的来源。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转移第二产业,也会带来城市环境的改善。最后,用规模经济的思路调整产业空间分布,引导制造业的合理集聚,配套建设污染处理设施,既可以节约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又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