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天
“如果人只想改变制度而不改变人的本性,那不变的本性迟早会在制度中死而复生。”这是我今天阅读《哲学的故事》这本书,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我是这么来解读的,本性即可以是我们自身的性格,也包含了我们后天对于事物的认知,而制度则表示我们生活中的条条框框,所以这句话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就拿读书来举例,每本书都有他的结构框架和所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而这就是这本书赋予读书之人的制度和规则,如果没有人去学习阅读它就是只是一堆没有任何意义的文字。
但即便有想学之人去学习,但如果这个人只是盲目的遵从和理解书中的观点,没有通过这些观点深入自己内心进行思考和吸收,升华我们的思维,那么是不是就代表着我们的本性将永远停留在我们旧有的认知所产生的价值观上。
一旦我们脱离了书本本身的观念或出现新的让我们感觉很有道理的观念时,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忘记之前书中的价值,取而代之就会被新的观点所影响,甚至会的我们之前已经积累的成果给否定掉,如此往复其实又是走一圈回到了旧有的本性。
因为我们没有通过一种持续性的路径或者信仰让我们内心变的更丰盛,生活比以前变的稍显美好。
因为在我们的意识里,虽然我们想改变,想成长,但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又至始至终都不相信我们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朝着一个方向学习,会得到改变和成长。
所以经常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本性如此。
我们没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追求,没有让我们去相信和坚持的信仰,所以会在一个个新的规则和制度跟前瓦解我们此前仅有一点的信念和信仰。一直让最初的本性不断重复再生。
就像我们做事情的过程所呈现的,我们四处学习寻找可以让自己生活变的更美好,内心变的更充实的方法,但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们懂了更多制度,规则,却依然原地踏步没有长进,因为好逸恶劳的本性告诉我们,更好的永远在前方。
看似在行动,却也不过是老驴拉磨,原地打转。
#100天,读书的n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