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考前一晚,朋友L发来信息说,她的准考证被另一个朋友X打印完拿着,说是晚上过来的时候捎上,但到现在都没看到她的影子。信息收到的时间是晚上9点40,而这位朋友,也是第二天要考试的人。
她去干吗了?朋友回复说:去聚会了,不知道是办公室聚会还是哪一个类型的聚会。
“心真大”,我回复说。而后她几点回来的,第二天怎么考试的,都不了了之了。
考完后,两人回到L家,L给我发了一段小视频,是X急速打王者荣耀的身影,两手捧着手机,那么专注的在打,完全不知道旁边有人在看她,专注如此,让人叹服。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一款游戏便在同龄人中传播开来,虽然到现在我仍然只知其名不知其内容为何,但也阻挡不住身边这些朋友的玩耍,以至于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考试,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当然,你也会说,好不容易考完了,终于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但真的是如此吗?手机党们,多半是手机在手,天下我有,只要手机可以刷,管它春秋与冬夏。这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习惯的问题,而是已经升级到一种人生态度的问题。有一本书叫做《欲罢不能》讲的就是刷屏时代,我们如何摆脱行为上瘾的故事。
这本书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营销学副教授亚当·奥尔特的作品,是揭秘“行为上瘾”的奠基之作,里面就讲了为啥有一些人会陷入游戏里不能自拔,为啥有人可以一直刷手机不能自拔,这其实都是一种上瘾,而上瘾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个人自制力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智能手机和游戏的人性化设置以及易操作性,在没有任何成本的情况下,轻松的kill time。
有一次我借宿在L家,我一般都是很准时的睡觉,十一点前基本就躺在被窝里的那种,而睡梦中的我,被一阵有节制而又有些放肆的笑声给惊醒了,原来是L刷小视频,被小视频逗乐了,我问她几点了,她看了看,说快三点了。我说怎么还不睡,她说马上,看完这个小视频。而我不知不觉又迷迷糊糊的进入了梦想。第二天是周日,我起来后做了早餐,喊她起床,她说先不吃,再睡会儿。然后我就打开电脑忙我的事情,她则继续睡,一直到了将近十二点,她才迷迷糊糊起来,洗漱,吃了点我热了一遍的饭,开启一天的生活。
我问她到底几点睡的?她说差不多四点吧。
“小视频那么有意思吗?”我讶异。“也不是多有意思,就是刷起来就停不下,怎么,你没安装?” 朋友反问我。
没有,一个都没有,此言不虚。
确实是,即便有一些APP自带的小视频工具,我也很少去刷,一是因为没时间,二是实在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些毫无成效的事情上。但毫不讳言,好像我自己也会对一些事情上瘾,比如读书和写作,这样做,是我强迫自己与手机保持距离的结果。
有一段时间,我对刷手机也上瘾了,一刻不拿着手机,心里就空落落的。拿着手机的时间都干了嘛呢?看微信读书,看朋友前,看头条新闻,刷简书文章,每天下班后不知不觉就到了睡觉的时间,而一旦如此,就占用了计划中做其它事情的时间(比如更新文章),如此则需要熬夜完成计划中的任务,熬夜后的结果是,第二天要么顶着鸡窝头去上班,要么是带着黑眼圈上班,一天的精神也好不了哪里去,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甚至还会出现以往不会出现的小错误,于是果断要求自己远离手机,重新返回原来生活轨道,让业余时间过得更加有效,即便是集中精神看一场精彩的影片,也比刷手机更加有收获。
放下手机后,除了工作上必要的沟通,每天下班后,我会按照自己的阅读计划,读一些书,搜集一些有用的素材,然后写下当天的工作生活记录,每周安排一次电影,或者一集纪录片,日子安排的虽然紧凑,但却觉有高效有趣的多。
手机可以使我获取有效资讯和资料的方式,但绝不能掉进手机造成的无限制的时间黑洞之中,让手机把个人的时间吞噬,无疑是一种生命的浪费。
针对两位朋友的问题,我提议了一下,组建一个三人组,叫做“赋能三人组”,内容是每天锻炼,学习打卡,每天强迫自己读书学习,自定义身体锻炼,然后每天在群里按时做汇报,没有完成的,有小小的惩罚,慢慢的在相互监督下,X玩游戏的时间少了,L对刷视频也很节制了,用她们的话讲,放下手机,发现自己原来还有那么多值得做的事情,是啊,放下手机,我们便拥有了自己的全世界。
从决定业余时间放下手机开始,我就开始了在简书挑战日更,如此坚持了将近四个月,在这段漫长却又短暂的时间内,我就感受到自己满满的收获,一个人可以掌控自己时间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