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草蒙茸
图|网络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的脚步近了、到了、小长假终于放了。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欢乐的日子里,我特意找了一首关于端午节的诗来送给大家: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作于陆游年71岁时的端午节,充满欢乐地讲述了他过端午的过程、也恰到好处地向我们介绍了,宋朝人是怎样过端午的。
那一年正是公元1195年,中国古历的乙卯年,端午节是五月初五、两五相重,故称重五。
在全诗起始,陆游先赞美了一下山村端午的美好:你瞧瞧这日子多好哇!花开得挺旺呢!
之后,便具体阐述了自己的端午节:吃了带着两个角的粽子、往有高冠的帽子上插了艾草、配了药方储了药、忙活完了就晚上了,一家人兴高彩烈吃饭喝酒。
还是挺充实的一天。看来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对于端午的重视远甚于我们现在的“粽子好吃、龙舟好玩、节好放”。在那个时代,端午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意义,也还能得到非常良好的传承。
说到传承,就要提到端午这些风俗原本的意义了:端午的来历有多种说法,目前学界比较统一的,是“恶日说”,古人认为这一天于风水上不吉利、于气候上潮湿闷热、虫蛇俱出,也不是什么好日子。于是会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来驱邪、祈福。
插艾、菖蒲,也是因为这两种药草兼具卫生保健与巫术两种作用。
吃粽子、粽子包成角状,是为了祭祀祈福用。粽子包出角是因为古代是以“角”为尊的。至于赛龙舟,那是为了送瘟神。
后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江,人们感念他的爱国情操,便在晋代时把端午与屈原联系到了一起,粽子、龙舟也就同时与屈原产生了联系。
从陆游这首诗看来,在宋代时,吃粽子、插艾是非常普遍的行为。带着屈原投江时的高帽,则证明屈原的影响在端午也很大。那么意思就是说,至少在南宋时,纪念屈原、卫生保健这两层端午的意义,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而同时还配药方、储药,这就使端午节保健这一层的意义,又高于了简单的插艾,它同时还是做好准备、祝福全年平安无病的日子。
杜甫一直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诗中一直为时局的不安、百姓的苦难进行悲鸣,能写出这样欢乐的诗实属少见。但在这欢乐中是否同时也蕴含着伤感与无奈,便见仁见智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