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了三个孩子的老邱夫妇,怎么也搞不懂,老大、老二都培养成了大学生,偏偏这个老三邱凡田却被学校“劝其退学”。老大、老二还没有点过班,老三却一直走关系,送到了全省优秀班主任老张的班上,据说老张班上的学生三分之二是走关系点班进去的。
一直奉行“保持一颗童心,与学生心连着心”的全省优秀老师老张最近与学生彻底闹僵了。十多个学生要求换班,换到隔避小王老师的班。小王老师是师大刚毕业的老师,老张是教了二十多年书的省优秀老师。小王做中考试卷自己都拿不到80分,老张教的学生一半以上80分,但学生就是不买老张的账。
德高望重的老李,在学校当了二十年校长,经历了大风大浪,再差的学校到他手上也能很快走上正轨,成为先进学校。他却搞不定这一届学生,各种违纪层出不穷,只有老李想不到,没有学生做不到。
老邱夫妇被请到了学校办理退学手续。老李、老张、老邱夫妇研讨了一个上午,结论是邱凡田太叛逆,跟家长和老师的代沟超级深,学校没办法教育。老邱夫妇拿出十二分的诚心,请求学校再给个机会。老李、老张也心有不忍,差点同意了。旁边王干事点拨了一下,说夏老师还在住院呢!夏老师是被邱凡田敲了一棍子,正好敲在眼镜上,眼镜片割伤了眼睛,在医院已经住三天了。
王干事的话让老李顿时清醒过来。老李对老邱夫妇说:“我不能开这个头,如果你小孩子还留在这,下次可能还有春老师、秋老师或冬老师会被敲一棍子。”
老邱赶紧说:“不会了,不会了,我们一定好好教育小孩,我们以人格担保,绝对不会有下一次。”
老李忙打断老邱的话:“我相信你会配合教育,但如果这件事没有严肃处理,下次可能还有其他学生会敲老师一棍子。请你理解学校!”
老邱夫妇只好回家,在车上,两口子开始互相埋怨,夫说妇太宠孩子,妇说夫只知做生意,没有管过孩子;夫说妇不懂小孩教育,妇说夫把小孩名字取坏了,什么“凡田“不就是”“翻天”嘛。……老邱差点把车开到护栏上了,两口子才停嘴。一停下来,才想起老大、老二都教育得很好啊,说明两人懂教育啊。怎么这老三就不教不好呢?真的是名字取错了。
正好路过“刘半仙”的茶馆,老邱停下车,让老婆先开回家。自己进茶馆找“刘半仙”问招,刘半仙原来是老师,也教了十几年的书。后来受不了体制的折磨,就出来自己创业了,开了茶馆。兼带为别人出谋划策,做培训,做策划。经常有一些高见、远见被应验,所以被圈内的人称做“刘半仙”,茶馆吸引很多生意圈的人来聚会,茶馆也就成了一家咨询公司、成功人士俱乐部。老邱的几次关键生意,都是经“刘半仙”点拨赚到大钱的。
老邱想到“刘半仙”这个“人精”以前当过老师,对儿子今后的教育一定有办法。正好“刘半仙”在茶馆闲着,两人就有了以下对话。
邱:“刘总,我家小子被学校开除了,上次听你说有一所寄宿制民办学校是你朋友开的,能不能帮我说说,弄他去那里读,钱不是问题。”
刘:“老邱啊,不是钱的问题,是你的教育问题,你不改变方法,小孩去哪所学校读,都会被开除,尽早的事。”
邱:“怎么是我的教育问题,我是说小孩的教育问题。老大,老二都被我送进大学了,我们把这些的经验都用在老三身上了,你说我们的教育会有问题吗?”
刘:“你们的问题就是:社会在变,孩子在变,而你们的观念方法却还没有变。”
邱:“这才几年啊,怎么就变了呢?我家老二也才四年考入大学啊。”
刘:“你没发现这三年的变化胜过以前几十年吗?今天我就先跟你说说当今青少年的文化。你一直不懂青少年的文化,你一直在把你的文化,把你的观念,你的愿想强加在你小孩身上。你说说你希望孩子的志向是什么?”
邱:“当然是考上大学啊,最好是985、211大学”
刘:“这是志向吗?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孩子的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今后从事什么职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路怎么走?这些是一个读个大学能解决的嘛。”
邱:“我希望他考上大学,不就是让他找个好的工作嘛,我们不就都这样过来的吗?再说,孩子这么少,怎么知道什么人生规划。”
刘:“你是这样过来的,因为当年,你只有考大学才能找一个谋生的工作。但今天你的小孩不需要谋生的工作,如果只是谋生,只是满足物质的需求,你给的财产已足够了,就算你不给他财产,他做快递,当滴滴司机也能满足物质需求。我们以前,有份工作,能够生存,就是人生志向。但现在的孩子需要的是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要一份让他幸福的工作。”
邱:“这些工作不是辛苦嘛,所以要考上大学,才能做上轻松一点工作。”
刘:“你认为读大学一定能找轻松工作吗?”
邱:“但不读大学一定不能找轻松工作。”
刘:“所以大学不是找工作的条件,孩子在教育过程的智慧生成、健全人格养成、能力养成才是找好工作的条件。而要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就一定要弄懂当今青少年的文化:
首先:孩子的认知是认知方式呈现图像化。你小孩最常接触的媒体是电子媒介,他阅读的主体内容是图形、图像,他们获得认知的方式不是“读”,而是“看”,他们看电影,看电视,看电脑,看动漫,而不是阅读和实践。他们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减弱,图像的阅读让他们失去了想像空间,缺失了语言的魔力,缺失了情感的粘性。加速了青少年的“早熟”,过早失去了童真。
其次,青少年的文化表达方式与他们的内心相背离。
他们一方面在外表、着装以及文化生活方面,突出表现为追星、哈韩、哈日等,重视外在感官的愉悦和外在形象的包装,日常语言表达上也有着浓厚的网络语言特征。
另一方面,学生内心深处却也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亲人,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再次,他们的语言表达盛行“恶搞”,崇尚游戏化。
他们恶搞经典,比如“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他们觉得不会恶搞就会被同学看扁,显得很老土,根本就没办法混!这种恶搞的背后,更多是他们情绪宣泄、寻乐消遣的方式,并不是他们对经典不认同。
我们大人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忽视他们的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文化取向,文化形式。对他们一些不符传统的表现,采取强硬做法,对学生的服饰、发型等做出严格规定和限制。
这次你小孩会打老师,就是你们家长及老师长期忽视青少年文化特点,不加分析并粗暴地扼杀,没有解决学生内在的心灵教育问题,激化师生矛盾的结果。”
邱:“你的意思是,还是我们的错了。”
刘:“当然,小孩在没有成年之前,呈现的任何表现,都你们家长种下的果。”
邱:“那你说现在该怎么被救呢?学校都不要他了,孩子到哪受教育去?”
刘:“被学校开除不一定是坏事,天地之大,社会之广,处处都是受教育的场所。爱迪生、郑渊洁都是被学校开除后成才的。你有空带孩子带我这里聊聊,我先诊断他的问题,然后帮你量身定做一个教育方案。”
邱:“那就好,那就好,我明天就带他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