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个问题,让学生站起来说,三分钟内,语句连贯,逻辑清晰,说理透彻,修辞恰当地说出来。当今社会的生活工作和交往节奏,谁还看三四页以上的文字去。
“说”是最难的,因为你要面对对方,迅捷清晰地表达,做不到这点,对方走了。谁给你咀毫遐思的时间?语文,在当今,必须以单位时间内的为衡量标准,去考查表达的信息量的“浓度”。
下面两种语言,谁会成功:
一、小伙向心仪的姑娘表白:“关关雎鸠君子好逑。月亮代表我的心,今天傍晚如果姑娘有闲暇,可否与不才共进晚餐,以表不才对姑娘倾慕之情。”
二、小伙向心仪的姑娘表白:“呃,要是……要是……你今天有个空……我想请我……不不,是请你……”
有兴趣的可以设想下这两个小伙表白的结果会是什么。
————语文对“技术”的追求败坏了人的感性生活。人是被它概念了的概念,只会说“书话”,不会说人话,演讲家给出的真理,比不上从小贩口中说出的同样的真理更动人。专业性了的语文,把人做成了本不是其自身属性的概念。恰恰是它,漠视着人作为感性地存在的事实。
听说读写,这四项,说,是最难的。写,在社会交往中,最不必要。单位时间之内,你能用你的言语,把对方钉在那,完全且准确地接纳你的表达,那就是语文的成功。
单位时间内,语意越丰富,而对方越凝神听,接受得越完全,越是语文的到位。谁轻视“说”,谁就会被这个社会发展的车轮碾碎。领导面前要起到你的作用,你是不允许拿着笔去做事的——没那时间。员工面前,也是不允许拿笔下指示的——更没时间。
不围绕“说”构成的课程,就是落伍的课程。这是语文的实践性和社会主流原则所规定的,人,总归要用这项技能走入他的社会生活中去。其余的内容,全是衬托与补白。
“说”的重要性这已经是奥斯汀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明确宣布了的震撼世界的宣言。为何如今我们还在强调写写写?
把说,听,做构成面对生活的一组关系。读和写,那是人自己的事,说不及义,自己就读名著、列提纲了,不用别人在这个领域直接引导。写不是目的,是读的手段。如果打算教读和写的话,提供一个办法就能达成:故意刺激对方的言说欲。围绕这个方法,就足够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读与写,是外部刺激为动力的,认为这种动力来自于自身的欲望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任何一次读与写的强烈欲望的萌发,都是对方不认可你的观点使然。
如果听说读写,是以难度递加的顺序排列的,那绝对错了,写,在学习阶段,其地位正好是反过来的,它不是目的。都在说语文需要转身,而且转身还要“华丽”,但是,语文,就需要一个转身————以如何让学生会“说”为课程的主要训练目的。其余项目,无须频繁转动,转太多的转儿容易晕。
语文是练习表达的技能课,不是培养作家的襁褓;语文是为了以说为基础,让人更切实地体验到在社会或群体中自身有意义地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