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苏缨。
苏缨是谁?百科条目对她的介绍异常简略:“苏缨,作家,代表作品有《纳兰词典评》等。”
除此之外,网上可靠的资料就只剩她的书了。从书中扒出的资料看,苏缨是位女作家,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小时候被她父亲逼着背古文,反倒让她有了很深厚的诗词鉴赏力,所以她出版过很多诗词相关的书。
她有个同样神秘的作家表哥熊逸,不过一直有人怀疑她和熊逸是同一个人。因为这两人都有深厚的国学和西学功底,甚至连行文风格都非常相似。“得到”上《熊逸书院》的简介更是隐约承认了这一点:
熊逸出版过极具价值的著作,如《王阳明——一切心法》《春秋大义》《正义从哪里来》《少有人看见的美》
《少有人看见的美》这本书的署名是“苏缨”,实际上,在《少有人看见的美》的自序中,苏缨也称小时候的自己为“少年”。
当然,在熊逸没有亲口承认这件事之前,我还是把他们当做两个人,不八卦了。
苏缨的书我看过几本,除了钦佩她的博学外,我很好奇她有很多书为什么书名会取得很花哨,咋看之下还以为是一位文艺女青年写的,真的看了才发现她的书文风虽不乏风趣幽默,但都有着学者般的严谨。
本书也是如此。按照熊逸在微博上的说法,苏缨原本是给这本书取名为《名字的故事:精彩的名字都有经典的出处》,但出版社觉得这名字不够有噱头,不吸引人,后来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世间的名字都是秘密》给人的感觉是这本书是教人取名的,而且名字要取得有意境、有深度,最好当你的名字一说出来,别人立刻对你肃然起敬。就算不需要取名,也应该掌握识别他人名字内涵的能力。
但看完之后,我是既满意又失望。先说失望的原因,苏缨在书中详细介绍了123个名字的出处(我自己数的,可能有错),基本是古人的名字。偶有几个现代人的名字也都来自古籍。比如林青霞就出自南朝文学家江淹的《恨赋》:“郁青霞之奇意”,意思是郁结着高迈不俗的情怀。刘若英出自南朝文学家谢庄的《月赋》:“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形容太阳与月亮交替升沉的样子,“若”指“若木”,是传说中的神木,“英”是花的意思,“若英”即“若木之花”。
想取个优雅的名字还得从古文入手,这太为难人了。除了古诗词,我对古文毫无兴趣,更没有能力看懂。虽说每个人都可以从故纸堆里翻出一些含义深远的名字,但也容易因为理解不当而闹笑话,朱元璋的对手张士诚就被他手下的读书人耍过。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看名字就知道他的出身没有比朱重八强多少。他后来听取别人的意见,改名“士诚”,字“确卿”,“士”和“卿”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确”有“真实”“坚固”之意,恰恰与“诚”匹配。
但“士诚”在《孟子》中原文是“士,诚小人也”,是一个自称为“士”的人的自我批评,结果连起来就成了:士诚,小人也!
所以取个好名字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在古代,普通人是只有名,没有字的。草根逆袭的刘邦当然没有字,当然也需要有字,但很显然他对取字这件事没有认真对待,不然也不会取一个“伯仲叔季”的“季”字。
对知识分子来说,取名和取字的过程是很繁琐的。名是出生后父亲取的,取名的过程《礼记》有详细记载。之后男子到了二十岁行成人礼,需要有宾客为他取字。一旦字取好了,他原来的名就基本没用了,除了父母和皇帝,其他人都必须以字来称呼他,以表尊重,不然你在这个圈子是混不下去的。
我们熟悉的“蒋介石”就是姓加字的称呼。说到蒋介石,让我诧异的是,王安石名字出处竟然与他是一样的。王安石名“石”(“安”代表辈分),字介甫,“甫”是男子美称,无意义,连起来就是“介石”。“介”“石”出自《周易》的一段话:“介于石,不终日,贞吉。”意思是:因为明白祸福形成的规律,所以能够以泰然自若的姿态迎接祸福的降临,节操始终不该,志坚如石。同时能够见机行事,在节操不改的前提下迅速地趋吉避凶。
古人能取好名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两个名字,他们的名和字一般也是有关联的。比如韩愈,字退之,“愈”“退之”这一对反义词用在一个人身上就成了中庸之道了。现代人当然没有两个名字,但要想从古书中找个好名字还是有办法的,翻翻《周易》总是没错的。
《周易》是部好书,这是江湖骗子和专家学者都认可的。古代很多人名、年号、建筑名都是从《周易》中来的。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就出自《周易》的“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鉴于古今的差异,看完这本书也学不会取名,书中大量的引经据典也让这本书看起来没有那么轻松。书后的附录有每个名字的索引,我看完书之后再看索引,发现自己基本记不住这100多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幸存的一点通过看这本书来炫耀的可能性都没了。怎能不让人失望呢?
但本书举的100多个名字也让我对名字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古人取名之所以这么讲究,而且有了字之后名就不能随便用,是因为名字从来是被认为一种“属神”的东西,神圣而不可侵犯。不过这种信天命、讲礼法是从周朝开始的。商朝的帝王取名就一点都不讲究,他们的名字都以十个天干符号取名,商纣王的名字就取自“戊己庚辛”的“辛”,他的前任商王还有三位叫“辛”的。
古代盛行叫魂和招魂术,叫魂相当于巫术。石匠把活人的名字写在纸片上,在打桩时把纸片贴在木桩顶部,这些人就会因此损失精魂甚至丧命。而叫魂是在人死后,招魂者呼叫死者的名,企图让死者复生。比如死者姓岳,名飞,字鹏举,招魂时既不喊“岳飞”,也不喊“岳鹏举”,而是仅仅喊“飞”:“啊——飞啊——回来吧——”。从这里也能看出,人们是把一个人的名字当做这个人的,轻易叫不得。到了需要呼唤名的时候,就会对这个人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一个人去世后,人们在他家做客时,会尽量避免提到他的名。如果有孝子听到宾客提到父母的名字,按照礼法,他应该先哭一场,表示自己的伤心。《红楼梦》中,林黛玉念书遇到“敏”字就会改念成“密”,写字遇着“敏”字,也会减一二笔,就是为了避开她母亲贾敏的名字。
我想起了小时候男孩子间吵架,有一件事很容易加深双方的矛盾,甚至大打出手。那就是直呼对方家长的名字,并说一些不得体的话。有时候哪怕只说名字,就能把对方惹恼。当时我都没意识到这是为什么,只是觉得我都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一个和我同辈的外人又怎么能直接叫名字呢?这是明显的不尊重。不过这样的事恐怕在熟人社会才会发生,大城市同学父母的名字没那么容易知道。
当然,和古人相比,在取名这件事上我们优势大多了。虽然名字只有一个,而且人们也不会轻易改名,但网名我们就可以随便取了。王者荣耀里取一个,微博上取一个,微信也能取一个。古人取字往往是为了表达某种愿景,网名的含义就多多了,有些时候仅仅只是表达一种心情。比如我在王者荣耀里的名字是“气死我了!”,这是因为当时我取了好多名字系统都提示名字已经被别人占用,我“一气之下”就取了这个名字。
附:在这100多个名字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名字不是王羲之、王献之、王坦之这一类第三个永远是“之”的人(他们是“五斗米道”教的信奉者,“之”是一种宗教符号),而是《天龙八部》里的阿紫与阿朱。仅仅是一字之差,阿紫就注定无法与乔峰走到一起,孔子说过:“恶紫,恐其乱朱也。”紫色与朱色太相似,所以孔子讨厌紫色。乔峰也是因为一字之差人生就彻底改变了,乔峰是大英雄,而萧峰,就成了人人喊打的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