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朋友住院了。
到医院探望她时,病床上她还在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刷手机……由于突发性耳聋,一只耳朵听力明显减弱,她正试图用另一只耳朵努力贴近听筒,双眉因焦虑紧蹙成一团,像一坨纠结的毛线。
我劝她好好休息几天,至少别再过度使用耳朵。
“没办法,我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她无奈地摇头,“闲下来的时候,我总觉得心很空,很慌乱的感觉,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正在流失……只有让自己忙起来,才觉得不那么难受。”
突发性耳聋与压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每一种疾病症状的背后都透露着身体要表达的某种心理诱因,我决定和她聊一聊,深挖一下她的问题。
“你除了焦虑之外,还有什么感受?”
“我不知道。”她沉思了一会,幽幽道,“即使再怎么熬夜加班,我还是不能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相反地,很多时候我都在拖团队的后腿……我已经很尽力了,但总是事与愿违,总是在意想不到的环节出问题。”
“有种无力感?”
“没错!我的主管总是打电话来指责我的问题,现在一我看见她的来电,整颗心都会揪起来。本来很多时候加班是可以避免的……我之所以总是加班,是因为总是出错,但是我越是努力想避免出错,就越容易出错,我真是没用……”
她的能量很低,不停地评判自己,这种状态令我想起中学时代的一位女同学,她曾经是我的同桌,是个极勤奋的人。
那时为了考出好成绩,她经常彻夜不眠地学习,做题、背书到临晨是常有的事情。
平常几乎看不到她玩耍,除了上课,做题,吃饭,上厕所,她总是在争分夺秒的学习。
但奇怪的是,她成绩很一般,排名总在中等偏下。
而且,她总是给人一种焦虑的感觉,几乎没有看到她轻松地笑过,整个人透着一种浓浓的沉重感和疲惫感,体质也不太好,三天两头感冒生病,那时经常能看见她在校医院一边挂着点滴,一边低头奋笔疾书的身影。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越是努力,反而离目标越远?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如果勤奋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如何才能真正使梦想照进现实?
2.
以前我总是笃信越努力,越幸运,越接近成功。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古典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说:“不见得最成功的人,就最勤奋努力,而那些活得不如意的人,他们应付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也未见得就比你小。”
这使得很多人之前的那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深深受到了冲击。
很多人的座右铭是:优秀是一种习惯。实际上,忙碌也是一种惯性,如同习惯和情绪一样是具有拉扯力的。问题是,当优秀成为了一种偏执,内心被工作所绑架,就像笼子里的仓鼠为了食物不断向前疯狂的奔跑,已透支健康为代价,追逐着以为会为自己带来价值的目标,然而终日忙碌,离目标更近了么?似乎并没有。
或许到最后,你辛苦奔波劳碌得到的创造物,就是使你坠入深渊的最后一根稻草。
梭罗说:“忙碌不足以为人,蝼蚁也很忙,问题是——你在忙什么呢?”
我的主业是一名教师,初上讲台的时候,我的状态曾经非常非常紧绷,那个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每天熬夜加班到凌晨,生怕遗漏了某种重要的信息,课堂上也只能中规中矩,不敢自由发挥。而且,我并不享受这个过程,也并不认同我所讲出来的理念,常常感到内心有两股力量在相互拉扯,内心因分裂而充满焦虑。
问题是,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因为投入大量的精力就有所提升,我又因为这个问题而纠结不已。
后来,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既然我是一颗苹果,那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颗更大更红的苹果,就不要徒劳无功地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怎么样的香蕉了。
每个演讲者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我开始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入手,放下所有的顾虑和限制,全心投入去享受备课的过程,将所有能够触动我的元素:音乐,画面,文字,观点都整合起来融入逐字稿,并与学校的要求做加法,做乘法。
当我不断突破自我的设限,我发现越刻意思考或满腹忧虑,越用力越死磕,就越低效,与目标越是渐行渐远。相反地,越享受自己的工作,越容易轻松地接近成功。
后来,我的课很轻松就可以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很多学员也表示我的课有种洗涤心灵的力量,让她们困扰已久的某个问题得到了启发,让她们第一次真正有了“被看见”的感觉。
成功与梦想的显化并不是你拼命死磕自己辛苦求得的,而是你在兴趣和热情的自然驱动之下,追随自己的心,愉快享受奋斗的每一个当下,自然发生的。
譬如最出色的舞者在舞动的那一刻,身体一定是自然、流畅而松弛的,这样才能让肢体如行云流水般自如而产生奇妙的美感。
又好像学生时代成绩最好的同学,往往不是最勤奋的那个,但一定是最会学习,学得最开心、最享受的那个。
3.
古典老师说过:低水平勤奋会让知识量有所增长,却会影响洞见的产生。从某种程度上说,勤奋甚至是创意的天敌。
因此,如果你陷入了“越努力死磕自己,离目标越远”的怪圈,往往不是因为你太懒,反而是因为你太勤奋。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高质量勤奋”呢?
扩宽视野,反果为因
譬如我们从50层楼看下去,地上很多车子,我们就不会去辨认说:哪一辆是宝马,哪一辆是奔驰,我们会看到它们都只是车子而已,就像玩具车的大小一样。因此你一旦把视野拉高了,感知到的世界就会截然不同。
视野够高,能看到后面的东西,不会感觉被眼前的困境局限。
我曾经看过学霸猫写的一篇文章当中提到一个很妙的比喻:想象此刻你在眼前的纸上画出两个点:A点和C点。A点代表你人生的起点,而Z点则代表着你的梦想和目标,譬如成功、财富、幸福等。
从A点到Z点的路径,代表着实现梦想的过程,每个人都想以最快的速度或者走捷径马上到达Z点,可惜的是,很多人从A点出发之后,一直在离目标很远的地方游离和徘徊,一生都没有到达Z点。
你会怎么走过去呢?
迷茫,无力感,你并不知道B点,C点……在哪,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到达Z点。
如果只是重复同样的思维模式,就会一直得到同样的结果。
破解的方法,就是反果为因。假设自己现在处在Z点的状态,也就是完成态,已经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已经达成了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处在那个状态下,充分地去感受我们在那个状态下的自信,快乐,与无所不能的感觉,并锁定这种高能量状态的频率,然后,再回过头来看,用未来的自己,来帮现在的自己做出现在的决策。
这里的秘密在于,设计一个新版本的自己,然后用这个新版本的自己,代替老版本的自己来做决定。这个新版本的自己,就是我们梦想中的状态:幸福、成功、喜悦、自爱、高能量……事实上,我们的所谓成长,就是从旧版本跃迁成新版本,而至于财富,名声,地位等,只是自然而然显现地一些副产品。
就好像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你才能清晰的洞见到哪条路是通往山顶的捷径。
深入潜意识之井,让一切自然发生
研究多维空间的北大刘丰教授曾经采访过很多成功人士,并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
“你这辈子做过最重要的事情,人生节点最关键那几步,决策从哪里来?”
他得到的答案惊人的相似——直觉!
著名的乔布斯的禅房里,神一般的乔布斯也常常依靠直觉做决策。
只要设定出了一个目标,就将其交给潜意识去运行和工作。努力固然重要,但放松更为必要。
因为刻意努力可能会切断我们与潜意识沟通的渠道。
努力,但轻松的努力,享受这个过程。放松,松弛紧张的神经,是通往真相的渠道。
当然,为了唤醒潜意识的力量,你需要调动周遭一切资源为你所用,这些资源会是线索,可以更好地激活潜意识。头脑有更多“空”的状态,就不会容易有太多那种混乱的状态。你会更有效的使用你的头脑,而不是被它所使用。
答案不是被找到的,而是自动来到身边的。
如同爱迪生所说:“思想就在空气中。”
4.
后来,朋友听从我的建议,先从情绪入手,利用病假的这段时间,好好调整情绪,去报班学习了冥想,尝试着与内心交流,探索内在的问题。
之后,她感到内在很多条原本混乱而拧巴的河流,融会贯通到了一起并流向了大海,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工作中学会了利用规律和趋势,扬长避短,用田忌赛马的方式将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发挥和放大,后来的故事,就很梦幻了:
她不仅不再因为小错误而导致加班,而且工作效率越来越高,甚至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这一份厌恶了好几年,做得痛苦不堪的工作,并从中找到了不少乐趣。
听说最近她升职了。
——每件事情都有其内在的节奏和韵律,顺应生命之流,就像一颗种子以它的细小之力自然而然破土而出,萌动生发,长出大片叶子……
当我们不被限制性的信念所制约,保持轻松而愉快的频率,一切资源会自行涌来。
当然,财富和丰盛并不是最终目标,只是实现梦想的工具。
愿你也拥有丰盛而不用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