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垃圾桶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没人套袋。没人套袋没人就没人用垃圾桶,
随便找两个袋子垃圾往里一扔堆在宿舍中间。本来还想说“为什么又没有人套垃圾袋?”转念一想,算了改变五个人太麻烦啦,还是改变我自己容易点 啦。
垃圾桶没套袋就及时套上,地上垃圾多了就扫走,垃圾桶放不下了就去倒掉,地脏了不好就看拖一下。
改变五个人太麻烦了,还是改变我自己省事儿。
换了个想法之后,宿舍干净多了也舒心多了。
想起来之前我还在给别人说:“他不理解你,你也不,都只顾着表达自己时,除了争执改变不了什么啦。
《尼布尔的祈祷文》有一段写道: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我之前一直在想什么才是“接受无法改变“的平静呢?最近读了《增广贤文》后,我越发确定这种平静的心态就是“认命”或者说“接受现状“。
“认命”/“接受现状“不是对未来生活的悲观厌世,而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再自责烦忧,把它们当成命中注定的是来接受。“认命“是好好接受过去,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并让它不再干扰你,专注当下创造更好的未来。
要注意它的使用场景,是接受过去,接受已成为昨天。
“认命”之后,我开始接受现实。承认改变别人太麻烦啦,改变自己更省事儿。
突然感到其实我们的文化把一切都讲出来了,只不过他所说的一切东西都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只是我们的历史太长久,久到我们忘记了还有这些前提的地步。以至于今天我们把太多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混为一谈。比如“兔子不吃窝边草”和“近水楼台先得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出处还和范仲淹有关。范仲淹慧眼识人,他身边有才华的文武官员大多都能被推荐提拔。有一个官员因被外派没有机会得到他的推荐而感到闷闷不乐。有一天他献给范仲淹一首诗,其中的两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意思是说: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杂物树枝的遮挡,总是能见到月亮的倒影;而面向阳光的花木,也因为先受到春光的滋润而欣欣向荣。范仲淹一看便知何意,召见此人,发现他确实有能力于是就推荐了他。
后人就以这句话,来比喻因为人事接近或环境与职务上的便利,而先得到别人所得不到的东西或利益。
“兔子不吃窝边草”很显然说的就是另外一种情况,它更像是在讲自保之道,把自己的窝给暴露出来很明显就是自寻死路。这句话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唇亡齿寒”,草没了,离窝被端也不远了。
现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相信我们的文化当中那些互相矛盾的话语,应该都是有自己的前提的。都是只能在自己的前提下成立,他们原本可能大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只是我们现代人不知道这些前提,误解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