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闭营仪式已经过去了28天,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本想学习的是互联网运营职能的一些“专业技能”,结果此行最大的收获竟然是“思维模式”上的转变,这不禁让我重新审视这所教育品牌。
1
在连续两个月求职之路被封死之后,我已经不打算耗下去,这是个不太友好的职业,或者应该讲有太多不太友好的公司。
大家都很急,都想趁还有点儿风也试图让自己飞起来,尤其一些传统企业想要转型或是初创型互联网公司谋求更多的商业利益时,这种急迫能从眼里涌出让你震惊它的灼热。
所以我理解它不按照招聘信息上出牌,也能体谅一系列数据背后的无奈,但完全不能认同其一言不合让你走人或是就此失联的行为,即便是站在被需求一方也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他们没有,他们只想飞却已忘记自己的裤腰带现在松到多少码。
所以在此我想感谢JOKER短音频的运营官,感谢他耐心地与一个运营白纸聊了2个小时并向对方普及产品知识和运营职业的相关知识,尽管最后没能符合条件但这次面试经历也给予我了一定信心,真的非常感谢!
最终还是决定暂缓“运营之路”,最大的原因是自身实力的不足,我想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直等待被选择,也就是这时候通过黄有璨老师的《运营之光》认识并参加了“三节课”的课程,从而开启了一场痛并快乐着的旅程。
2
在传统教育中当你面临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时,老师会通过长时间大量基础的练习让你入门,但这在三节课不存在的,也许是秉承了互联网行业的一贯“特色”——高强度、高成效、时间周期短,这也像是成人世界规则下的产物,成败只在一瞬间,以至于现在想起两个月的“魔鬼训练营“生活,整个人还是会下意识紧绷起来。
2个月的时间里,我抱怨最多的是“时间完全不够用“,在报名之初我还想在学习之余留出一些时间完成其他事项,但课程于我的难度直接打碎了”天真的幻想“,几次好友相约我都婉拒说要写(补)作业,大家都以为我很努力,其实还不是因为拖延和自制力低把有限的时间全部浪费掉了。
说起作业,虽然痛苦但都是实实在在地“拳拳到肉”,几乎都是实操题,换句话讲,我相当于提前完成了一次“运营岗位实习”,这对后面的求职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最后在课程的帮助下,我成功戒除了“王者荣耀”,但是拖延,依旧顽疾难除。
3
很多时候,某人讲话做事是不具备逻辑性的,都是制造一个目的/观点并通过其他行为、语言来达成目的/完善观点,至于这个目的/观点的由来、它的正确性以及更深层次的含义和对未来的影响从不加考据,但通过三节课的课程让我有机会修正这个错误。
在三节课的课程学习中需要大量(初学者认为)的数据分析、调研以及命题拆解来完成一周两次作业,也是通过这样大量、刻意的学习训练让我逐渐接触到“结构性思维”的门槛,也开始试着将一件事情剖析、分解,从不同角度考究事件的全貌,这是我这次课程最大的收获,对以后的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另一个收获是人。
人类的天性就是“爱慕强者”,当处在一个都是比你强大的人的组织内,老实讲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狂喜。
在这71天里有无数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有满满干货的分享,对于我这种从业经历为0的人,即便不能悟透其背后的含义但那些新颖奇特的观点和不同寻常的角度都让我称奇,成长本来就是一个借力的过程,起点能安放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感觉非常幸运。
最后感谢老黄,感谢舜姐,也非常感谢我的班班凤凤,小婉,助教李润大大,感谢一起学习并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谢谢各位!
4
直到现在,“选择互联网运营这个职业真的是对的选择吗?”“你究竟适合不适合做这份工作?”这两个问题依旧在心里无解。
判定一个选择的正确性要通过时间来验证,我不能替未来回答,我现在有的也是支撑我选择的观点是:这个职业的某些特征是我想要掌握的,并且相信在掌握的过程中这个职业能带给我一些特别的改变,这种改变不是一个人默默努力就能达成的。
至于性格与职业的配比程度高与否,我想以后再回答你。
有些事物不能以短期的价值来评定好与坏,我觉得现在收获的三节课学习成果也是这样的,我们未来见分晓。
写在最后——
尽管这只是一家互联网培训机构,但其课程并不光只适用于互联网行业哦!比如马云爸爸讲的“新零售”究竟是一种怎么的模式这类相关的三节课也有免费的课程供大家学习哦!有兴趣的老铁可以搜索“三节课”了解一下。
附上本文书写的框架图仅供参考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