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深秋时节,叶老师给我发来了一些精神食粮,建议我可以在这个时节多看些书,我看了看书单,从中选择了《时间简史》。
第一次看《时间简史》还是在高中时,同学们相互传阅,那时候引发了一番热烈讨论,大家关注的重点都在于“大爆炸”、“相对论”等这些前沿宇宙学研究理论,我也不例外。转眼来到十余年后,我又读起了这本书。
这版书的主要内容分为十二个章节,霍金先生介绍了人类认识物质、认识时间的发展历程。
宇宙从何而来?宇宙的原始状态是什么?有没有一切发生的原点?1781年,伊曼努尔·康德就已经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考察了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有开端,空间是否有限的问题。1929年,埃德温·哈勃,提出宇宙正在膨胀,这暗示存在大爆炸时刻。
宇宙的演进过程是怎样的?宇宙为何是现在的状态?究竟是必然如此还是偶然如此?人存原理,或许可以解释人们看到的宇宙模样。期间,也有很多的模型提出,比如暴胀模型、混沌暴胀模型、量子力学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宇宙的演变历程。
时间是不是绝对的?时间是不是独立于空间的一个维?人们能在时间里旅行吗?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他提出人们可以抛弃“绝对时间”的概念;弦理论的发展,告诉人们还存在其他的维,只不过它们已经被卷曲到非常小的尺度,不为人们平常所见;1949年,库尔特·哥德尔,又指出,物理学定律允许人们可以在时间里旅行。
宇宙由何而来?存不存在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物质的组成到底可以划分到什么尺度呢?随着科技的发展,基本单元不断在被刷新,从粒子到微粒,到分子,到原子,到电子、质子、中子,到夸克……明明技术水平在进步,科学工作也不断在细分,人们越是努力去测定其中的一个量,另外一个量却总是很难摆脱干扰。
宇宙的未来是什么样?人们的世界终究会成为什么样子?人们追随光的走向,人们测定光的速度,观察光的路径,人们肯定光的波粒二象性,又逐渐搭载量子理论,人们渴望能像光一样快,却也懊恼地发现人们追不上光。随着不断在星空中的观测,人们逐渐发现还有光不能逃逸出来的地方——黑洞。人们发现星体的轨道在缓慢变化,时间在大质量物体前也发生变化,一切都仿佛在说明,万物都处在于“变”之中,没有绝对的“不变”,只有相对的“不变”。
有没有一个大统一理论,可以用以解释所有的物质现象,而这个理论不能是晦涩的,得是普罗万众都能理解的?这可能是科学界的终极目标之一,人们在变得智慧的同时,也在尽量趋近于真相,也许会出现一个新的理论或模型,颠覆之前所有的认知,也许这个大统一理论并不存在。人们揭示时间的奥秘,也期待着时间的答案。
读罢,我也不禁思考:浩瀚宇宙,灿烂星河,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什么是起点,什么是终点?如果人类的文明可以先进到维持虫洞稳定运行,有多少人会在此穿越,又会遇见什么?人类的出现经过了多少次试错,才进化成现在的模样?疾病、灾害是不是推进人类发展的源头之一?
在这本书中,霍金先生罗列了物理学界的重大成果,时不时穿插了一些霍金先生的幽默文笔。霍金先生的病情不允许他过平常人的生活,人们都惋惜一个聪明而有趣的灵魂却困于日渐萎缩的躯体,但即便处于这种状态,霍金先生却把自己的思想放逐于宇宙的大尺度研究上,我很佩服霍金先生的勇气和智慧。
而今,我已困在自己家中三个月了,千千万万个家庭都蜷居于室内空间,从热浪的季节到落叶的季节。这三个月过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我错过了很多热闹;这三个月又是过得如此之慢,让人们无比呼唤自由。越是噪音繁杂的时候,越适合静心投入到自己的思想构建之中。这本书给予我的不仅是视野的开阔,更是精神的鼓舞。
我开始有点分不清,是时间在人们的身上穿梭而过,还是人们在时间中川流不息?我在此刻作为“物质”所辐射出的能量,能不能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引起共振呢?宇宙的另一端,存不存在一个镜像的反粒子“我”,在此刻和“虚我”握了手?